父母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上,是孩子最親近、最親密的人,隨著寶寶一天天的成長,父母會逐漸明白一件事,親子之間適度的親密,對寶寶的健康成長是有利的。但如何把握這個“度”,是大家最有爭議的話題。前段時間李嘉欣因為一張與8歲兒子出遊的照片,被網友罵慘了。

明星育兒一直是備受大家的追捧,因為 大家覺得有些明星的育兒觀:很正!

比如黃磊夫婦對女兒多多成長的引導規劃;比如霍思燕和兒子嗯哼做朋友的態度教育;再比如葉一茜對孩子的“放養”教育,這些都獲得了很多網友的認可……

但同樣, 也有些明星父母在育兒教育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經常引來大家的熱議和評判。


李嘉欣和兒子親吻照引熱議,無底線溺愛害兩代人,網友:還不警醒

前段時間,李嘉欣的微博下方一片“罵聲”,原因是這位 明星媽媽曬出了和兒子的親密親吻照。

母子在泳池嬉戲和8歲的兒子嘴對嘴親密,此圖一發,就引來了網友的評判,有熟悉李嘉欣的粉絲,更是明言指出,這種公開曬過度親密照的行為已經不是第一次了。

之前甚至有曬過和兒子的共浴照, 雖然當時孩子年齡還小,但在大部分網友認為,也到了該避諱的年齡段了。

明星們類似的敏感行為,似乎每一次都會引發大家的熱議,之前有吳尊給女兒洗澡,被斥責“變態”。

也有真實過度溺愛案例, 港星狄鶯和兒子同床睡十五年,處處溺愛導致孩子犯事入獄的反面教材,後果不可謂不真實,可即便如此,為什麼仍然有很多媽媽對孩子的愛“無法把控”。

網友也對李嘉欣過度溺愛和母子無界限的問題隔空喊話: 狄鶯都吃溺愛苦果了,咋還不警醒,當心害了兩代人。

做出過度溺愛的行為,覺得“母子過度親密”無關緊要呢?事實真的如此麼?你和你的異性兒女,日常會有避諱或是過度溺愛行為嗎?


“溺愛成疾”,這樣下去害娃害己,過度親密不可取

一:“中國式母愛”往往很難把控好分寸

什麼是疼愛,什麼是溺愛,對於很多媽媽來講存在分辨困難,媽媽總覺得自己的兒子沒長大,需要媽媽的不間斷呵護,自己捨不得兒子離開自己一步,過分的保護導致溺愛出現,使得孩子本身也對媽媽過度依戀,性格綿柔不說,甚至會打心眼兒裡拒絕成長。

這些孩子的標準特徵是“乖寶寶”“聽媽媽的話”“愛媽媽無底線”,會出現和媽媽同床睡,過度親暱,不避諱的種種行為,沒有獨立性,更沒有男子漢氣概,被稱為媽寶男。

二:難以承受“親密之重”,警惕“戀母情結”

戀母情結其實並非有多可怕,很多小孩子都有這種心思,但隨著年齡的成長會逐漸消退,對媽媽的從愛,變為尊敬,孝順的一種心理變化。

可對於過度溺愛的和過度親密的母子,之間“愛的味道”會發生轉變,當親密程度到了每天都需要“唇齒相依,心心相印”的程度,加上孩子年齡的成長,性意識的萌發,戀母就會出現“概念轉變”,對孩子的情感生活和心理健康產生強烈的干擾,沒有正確的引導,一路錯下去,恐導致孩子出現心理畸形,對愛媽媽依戀不舍,影響成年後的婚姻關係。


過度親密給孩子成長造成阻礙,媽媽不要過度“陶醉”,學會讓孩子“回座位”

一:關鍵的年齡和必須年齡

1)3-5歲屬於關鍵年齡,這個年齡段異性父母要和孩子有基本的避諱,拒絕和孩子過分過度親密,多引導孩子做出愛的擁抱,用其他方式表達愛。

2)8-12青春期屬於必須年齡,這個年齡的孩子性意識萌發,過度親密對成長的危害極大,家長必須克制制止,用堅決態度改正之前“犯下的錯”。

二:建立親子全方位指導,讓孩子“回座位”,健康成長

1)同性父母的親子關係加入,一般來講過度親密關係的出現,有一定情況是因為同性父母關愛缺失導致的,所以到了適當年齡,父母要一起配合親子關係,幫助孩子合理走出困境,讓孩子從異性父母依戀關係中走出來。

2)轉變愛的方式,拒絕親密行為,鼓勵孩子走出去,接觸新朋友,嘗試新事物,讓孩子學會自我調整,對父母的依戀,改掉過度親密的行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