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塗鉅旻/專訪

我國兵制經過多次研改,現正施行以志願役官兵為主體的「募徵並行制」,並倚靠役期四個月的「軍事訓練役」士兵維繫徵兵能量。不過,退役中將劉湘濱昨受訪直言,我國囿於少子化、財源不足等因素,缺乏推動「募兵」的條件,且「募兵」早淪為受選舉左右的政策;另一方面,軍事訓練役男僅服役四個月,恐難以形成戰力,他直言:「我國徵兵是空的、募兵是假的!」

沒人沒錢 台灣缺乏募兵條件

劉湘濱曾任國安會秘書處處長、陸軍副司令等重要軍職,他昨天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在探討我國應採取哪一種兵制之前,應先釐清我國「應打什麼樣的戰爭」,並前瞻想定未來戰爭型態,畢竟未來戰事已非單純為「人」在打仗。例如,將在未來戰場扮演要角的無人載具運用方式,以及我國失去海、空軍後,還能如何發揮戰力,都須妥慎思考。

另一方面,劉湘濱認為,我國兵力結構也應進行調整,我國過去為「大陸軍主義」,但考量台灣四面環海,以及中共導彈對空軍與基地的威脅等,我國應進一步強化海軍的組建。

對於我國兵制轉型,劉湘濱表示,依照過去義務役士兵養成模式,至少須三個月新訓,接著進行至少三個月的專長訓,從入伍、完成訓練至下部隊,共須半年時間,隨後參與演習、接受各項訓練,最少需要一年以上的時間。他認為,我國如欲採取成熟的徵兵,役男最起碼須服役二年,如加入高階專長軍、兵種者,役期則可拉長至三年。

不過,我國逐步縮減常備役期,並在二○一三年推動「軍事訓練役」,他認為,此政策無助於我國戰力養成,假如我國維持徵兵制,卻無法徵二年役期的役男,「那就不要做了」。

若無二年役期 徵兵就不要做了

至於國軍推行的「募徵並行制」,劉湘濱認為,募兵能否成功推動的主觀條件,在於軍方對未來戰爭的認知,客觀條件則為「錢」與「人」。他以美國為例,美國募兵製成功關鍵,在於待遇高,以及軍人回歸社會後的完善就業輔導,但台灣缺乏這些條件。

另對於兵源,劉湘濱拿出一份資料分析指出,我國在一九九九年的男性新生兒人數為十四萬八四五六人,當時我國募兵制兵源除以部隊員額比,已經小於三,而去年男性新生兒人數更降至九萬三八七六人,更須考量我國邁向高齡化等現實因素。而我國募兵遭遇的困境,從軍校招募情形即可見端倪,但如今,「募兵」淪為政治人物為了選舉、討好年輕人所做的手段。

選舉因素 募兵淪為討好手段

劉湘濱認為,我國應構思如何「止戰」,軍事理論家克勞塞維茲曾說「戰爭的罪人是弱者」,意指弱勢方往往不曉得如何避免戰爭,但避免戰事並非不能打,而是要讓對方一出手,「(出手方)就傷得很重」。因此,我國應進一步強化嚇阻戰力,除精進電子戰、資訊戰與網路戰能量外,另應強化有「窮人核彈」之稱的青雲油氣彈。

劉湘濱也直批,我國全境已遭中共火力涵蓋,且其一艘可搭載一個營兵力的「歐洲野牛氣墊登陸艇」,皆對我防務構成威脅,但國軍「漢光演習」卻還在演練反登陸作戰,思維停留在四、五十年前。

聯絡作者:北境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