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回家吃飯,爸媽總會這麼叨叨幾句,「家裡煮的東西都不放味精,你在外邊吃加味精的東西很不健康」。近年來由於一些廣告的行銷宣傳,雞精慢慢代替傳統的味精走進了中國人的廚房,網上素來有「味精吃多了對人體有害」的說法,那麼雞精又是否安全健康,雞精和味精的區別是什麼?雞精好還是味精好。
我們做菜時講究的是色香味俱全,但是菜的鮮美都是靠雞精和味精來提鮮。但你知道雞精和味精的區別嗎?很多人都不知道,趕緊跟著我一起來看一下吧。
我們平時做菜時都喜歡放一些雞精和味精來提鮮,很多人都不知道雞精和味精的區別,並且都說在高溫下千萬不要放雞精和味精這樣會有致癌的風險,他們說的是真的嗎?一起來看看吧!
味精其實就是將糧食作為原材料通過微生物發酵提取精製而成的調味品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有些人認為味精是化工而成的,其實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味精是以大米、玉米等一些食量為原材料,經過發酵提取而成是一種天然食物,不是化工合成的所以味精不僅對我們的身體沒有傷害,適量食用對我們的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而雞精其實也是谷氨酸鈉,只是沒有味精的純正。大部分雞精的包裝袋都有一隻雞,然後寫著新雞提煉,實際上根本是沒有雞的。而雞精是在味精和食用鹽為主的原材料基礎上,加入一些其他有助於提高鮮味的物質。
所以雞精的成分比味精的複雜,在提鮮的時候效果也會更好一些。但雞精是屬於人工合成的調味品之一,並不比味精更健康。
另外雞精和味精緻癌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因為很多人認為味精和雞精超過120度會轉化成焦谷氨酸鈉,說是致癌物質,而很多國家實驗表明,焦谷氨酸鈉的並不是致癌的物質,而大量的實驗結果也是證明味精是安全的。所以在做菜時一般都是出鍋時放味精和雞精,所以溫度是不會超過120度。所以在使用味精和雞精是不會危害健康的,致癌的說法也是不正確的。
最後在這裡提醒大家,味精和雞精最好是在煮好菜,出鍋時放雞精和味精,雞精和味精也要注意用量,不能使用過多。
雞精和味精大家都區分開來了嗎?
相關健康
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是我們熟悉的「三高」,也是健康的三大殺手。但是近年來,第四高已悄悄來襲——它就是高尿酸!而且不只再老年人身上發生,很多年輕人也在不知不覺中「流行」了起來,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有痛風的毛病。今天就給大家分享高尿酸患者可以多吃哪些食物,讓你的尿酸一天比一天低。
尿酸瘋漲,有3點要牢記,別等出事才後悔
1、尿酸性腎石病
尿酸升高,會有尿酸結晶的形成,同時出現尿頻、尿急、尿痛,一些細小的泥沙樣結石容易隨尿液排出,較大的尿酸結石會引起腎絞痛和血尿,併發尿路感染。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狀或腰痛。
2、痛風性腎病
尿酸水準的升高,隨著病情的發展,腎臟濃縮功能也會受損,會出現夜尿增多等情況,晚期則可發生慢性腎功能不全,出現夜尿增多、身體水腫有高血壓,最終患者可因腎功能衰竭而身亡。
3、急性腎功能衰竭
尿酸高,出現尿路梗阻、少尿或者無尿,大量的尿酸鹽結晶會堵塞在腎小管、腎盂及輸尿管內,引起尿路梗阻,導致患者突然出現少尿甚至無尿,如不及時處理可迅速發展為急性腎功能衰竭,甚至引起身亡。
尿酸鹽結晶能滲透到人體的各個關節、血液和器官,沉積後就會引發痛風和各種併發症。我們都知道,尿酸高,最普遍的症狀是痛風,最常見的就是腳上的大拇趾根部的關節疼痛。所以很多人認為尿酸高就是痛風,其實這不是絕對的。
高尿酸是痛風的標誌,但高尿酸不一定引起痛風。通俗來講就是痛風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尿酸高,而尿酸高的人約只有10%的人會引起痛風。
在大眾的認知裡,尿酸和痛風有明顯的相關性。殊不知,尿酸還和代謝綜合征、2型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等慢性疾病有密切的關係。可以負責任的說尿酸是這些疾病發生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
1、尿酸與糖尿病
眾所周知,高尿酸血症是2型糖尿病發生發展的獨立危險因素,也可以認為2型糖尿病的發病機率隨著尿酸水準的升高而增加。更加通俗的說就是,尿酸水準越高,發生糖尿病的機率越大。我國有一項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症患者發生糖尿病的風險較正常人增加95%,這個增加趨勢還是很明顯的。
2、尿酸與高血壓
高尿酸血症同樣導致高血壓的高發,這也是經過臨和試驗證實的。尿酸與腎動脈性高血壓有明確相關性,尤其是使用利尿劑者,有研究顯示,尿酸水準每增加60μmol/L,高血壓發病相對危險增加13%。
3、尿酸與心腦血管疾病
高尿酸血症是預測心血管事件發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通俗的講就是,尿酸越高,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的機率也就越高,病亡率也越高。有研究顯示,每增加60μmol/L的尿酸水準,其發生冠心病的風險較之正常人增加12%。同時,尿酸升高的患者,患有腦梗塞和心力衰竭的機率也較之正常人明顯增高。
4、尿酸與腎臟疾病
尿酸水準升高可導致急性尿酸性腎病、慢性尿酸性腎病和腎結石,增加發生腎功能衰竭的風險。而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