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高齡腫瘤!“國家隊”一樣有高手

深圳新聞網2019/7/4 21:40:03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副主任醫師葉霈智為患者看診

深圳新聞網7月4日訊(記者 劉夢婷 通訊員 王媛媛)82歲的張大爺身高超過1.8米,去年第一次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中醫科看葉霈智主任門診時像“飄進來”,因為這個大高個老人體重只剩下不到120斤。然而,不到兩個月,這個右肺癌廣泛轉移、沒有適用靶向藥的老人,在沒有西藥治療的情況下,腫瘤防治“國家隊”的中醫讓老人體重增加10斤,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近日,葉霈智教授作為中青年專家被派到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深圳醫院支援科室建設,將75歲以上“高齡腫瘤”治療特長帶來深圳,他認為中醫在南方地區的接受程度更高,中醫與腫瘤“持久戰”的方式大有用武之地。

走路都要“帶馬扎”

一個月後拎著10斤菜爬樓沒問題

去年秋天,家住北京的張大爺出現氣短咳嗽、體重明顯下降,檢查發現右側肺部有4-5公分的腫瘤,最後確診為晚期肺腺癌,已經出現肝轉移。鑑於他的病情不適合手術,醫生首先建議篩選靶向藥物,結果做了基因檢測後,並沒有合適的藥物,家屬考慮到患者的年齡和身體狀況,評估他的身體狀況難以承受放療和化療。

“老人家第一次來門診時特別虛弱,家人給隨身帶著馬扎,走幾步路就得歇一歇。”葉霈智說,中醫對高齡腫瘤患者的對策,並不一定要殺死腫瘤,而是強調要守住陣地,扶正固本是大方向,是主旋律。為此,他為張大爺制定的方子從頭到尾關注大補肺氣,重用生黃芪達每劑50-60克,甚至最高到100-150克。體力情況好轉後,以漢代《金匱要略》中的經方薯蕷丸加減,針對張大爺的虛勞病症加強“後勤保障”,讓張大爺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並且身體開始好轉,不僅體重增加了10斤,現在去超市提10斤菜回家上二樓,都沒事了。

“中醫在高齡腫瘤治療方面是一個動態過程,一定要讓患者有和腫瘤持久戰的資本。現在張大爺在網上和我溝通問診,開始給他的方劑裡加入黑螞蟻等具有抗腫瘤作用的蟲類藥物,而扶正藥物的比例從佔全部方劑的8成,逐步遞減到目前6成。”葉霈智說,老人復查時各項指標都比較穩定,關鍵是生活質量比較理想。

晚期胃癌大學教授

現在能吃花生嗑瓜子還能吃肉

2017年初冬,80多歲的胃癌患者趙教授來到中醫科門診,原來他是位胃癌患者,曾經有比較嚴重的胃潰瘍病史。確診胃癌時,醫生建議老人手術,老人強烈要求保守治療。

“這位患者很有特點,我印象很深。他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是計算機的大學教授,生活習慣非常西化,早餐都是吃甜點喝咖啡之類的。”葉霈智說,初診時老教授一進門就注意到一個細節,雖然老人家年紀大保養得好,但當天天氣比較冷,他就穿了一個羊絨衫,外套普通薄風衣。按中醫診療思維,治療疾病首先要辨別陰陽,要明確患者的體質偏寒還是偏熱。不同於一般老人常見的虛寒體質或者上熱下寒體質,老教授應該是有內熱的,“火力”比較旺,屬於陽症。再加上他的胃鏡檢查,提示胃粘膜還有潰瘍面,體表部位能摸到腫大的淋巴結,當時決定按照“中醫外科”的思路來治療。

“中醫外科治療瘡瘍時,一方面很注重辨陰陽、分寒熱,一方面要使用活血止血的‘對藥’模式,再配合清熱解毒和收斂燥濕的藥,在趙教授的身上見效比較快,胃部的病灶得到很好控制,潰瘍面縮小,體力狀態非常好。作為晚期胃癌病人,他不僅能吃魚吃肉,還能嗑瓜子吃花生。”葉霈智說,老教授身體底子比較好,他的治療從一開始就加入壁虎、蜈蚣、蜂房等以毒攻毒的藥物,病情控制的也比較理想。

作為腫瘤防治“國家隊”的一員,通過多年臨床實踐,葉霈智教授提出,中醫治療高齡腫瘤的三條注意事項:首先就是要保證他們的生活質量,特別是消化吸收功能,盡量保證患者吃的下、排得暢、睡得香,而不要急於殺死腫瘤;其次是不要糾結“中醫能否治療癌症”這個寬泛的命題,而要具體到“中醫能治療得肺癌的老張嗎、中醫能治療患肝癌的老李嗎?”中醫治療始終最關注患者本人的狀態,這和目前先進的靶向治療需要基因檢測配合是一樣的道理,強調個體化治療;第三是要明確患者陰陽寒熱體質,務必抓准體質辨析,治療才有希望。

來源:深圳新聞網

以下內容由今日頭條提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