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 記者林河名╱即時報導  

立法院臨時會今天對司法院大法官被提名人行使同意權,蔡英文總統提名的楊惠欽、蔡宗珍、謝銘洋、呂太郎皆獲同意成為新任大法官。4位新任大法官9月上任後,蔡總統任內提名的大法官將增為11人,超過大法官總人數三分之二,對於大法官解釋將有「絕對」影響力。

 

為何有「絕對」影響力?因為,依目前的「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規定,大法官解釋憲法,應有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之出席,及出席人三分之二同意,方得通過。再依2022年將實施的「憲法訴訟法」規定,「憲法判決」應經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大法官現有總額過半數同意;聲請案件之受理,應經大法官現有總額三分之二以上參與評議,參與大法官過半數同意,未達同意人數者,應裁定不受理。

 

由上,在在都可見「三分之二」是作成大法官解釋、憲法判決,乃至決定受理的第一門檻。只要掌握三分之二,便可控制大法官會議或未來的憲法法庭。這種提名情形在過去馬政府時期就曾被批評,如今蔡政府依然未能節制權力。

 

事實上,憲法本規定大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獨立行使職權,不受任何干涉。權力分立的設計,也是讓國家的權力分散,透過牽制以求平衡。正如美國在行政、國會之外,設立聯邦法院,其責任就是要抵禦行政機關逾越侵權,使得司法機關成為獨立於大眾意願制度之外的「局外人」。

 

所謂「局外人」,不是事不關己,而是我心如秤,避免「當局者迷」。事實上,美國已故著名大法官何姆斯,正因與當權者對立的見解,還為他贏得「偉大的異議者」美名。

 

這次蔡總統提名大法官之所以引發爭議,除了「蔡系」大法官將達三分之二,還有人選出現過去曾在公費留學考試面試自己指導學生,被質疑未利益迴避,甚至遭現任大法官寫在書中成為「負面教材」;也有人選政黨色彩明顯,甚至毫不避諱。

 

這些問題原本可以透過嚴格審查,讓社會充分檢視被提名人,以落實立院同意權之行使。但真正關心者幾希?執政黨行禮如儀提名之後,便急著強渡關山,在野黨無心也無力阻擋,使得審查過程聊備一格。吾人難以奢求每位大法官都是「局外人」、「異議者」,倒是當大法官都成了「同路人」,教人如何信賴憲法解釋的權威與崇隆?

 

立法院27日行使大法官被提名人同意權,楊惠欽、蔡宗珍、謝銘洋、呂太郎4人全數通過。記者林澔一/攝影

聯絡作者:Mission密訊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