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800年悠久歷史的導引養生術八段錦,
其最後一勢動作名為「背後七顛百病消」,
這個動作也正是通過顛腳跟的方式,刺激腎經系統,
誘發全身震盪,柔和地按摩五臟六腑,從而起到消除百病的神奇功效。
踮腳的好處
踮腳時,人的心率保持在每分鐘150次左右,
讓血液可以供給心肌足夠的氧氣,有益人的心臟、心血管健康,預防血栓。
鍛煉小腿肌肉和腳踝,防止靜脈曲張,增強踝關節的穩定性。
它可以避免損傷膝蓋,這對很多膝關節不是很好的老年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鍛煉方法。
那要怎麼踮腳才能起到效果呢?
下面我們看看具體的鍛煉方法。
01踮腳跟
身體立正,兩腳併攏,雙手放在身體兩側。
慢慢踮起腳尖,用腳趾緊緊抓住地面,
然後將重心從腳尖落到前腳掌,放鬆身體。
最後,做自由落體運動,讓腳跟輕撞地面,引發柔和的震盪,沿兩腿上傳到上半身。
當你踮過幾次後,會感覺全身舒暢,回味無窮。
也可找一個東西輔助,幫助保持身體平衡。
02踮腳尖走路
每次走30~50步,稍稍休息一下,
然後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再重複幾組,速度以感覺舒適輕鬆為宜。
初始練習者可扶牆,熟練後就不用藉助外物了。
03、坐著掂腳尖
膝蓋與大腿保持水準,可將兩個礦泉水瓶放在大腿上,進行負重練習。
每次踮腳尖30~50次,速度可自我調節。
04躺著勾腳尖
臥床休息時,兩腿併攏伸直,將腳尖一勾一放,可兩腳一起做,也可進行單腳練習。
如果感覺小腿不舒服,就停下來休息。每次做20~30次,速度自我調節。
1、踮腳要循序漸進,千萬不要用力過猛,否則易導致足跟疼痛。
如果導致了疼痛,休息幾天,用熱水泡泡腳,很快就沒事了。
2、久坐或久站不動時,最好每過1小時左右做一次踮腳運動,
可使下肢血液迴流順暢,避免因坐得過久而下肢麻木。
往下看更多精彩內容:孩子睡覺頭愛出汗,真是熱嗎?寶寶盜汗4大「苦衷」要知道
最近天氣變化大,中午穿短袖都熱,早晚還有點冷,
一位寶媽跟我抱怨,明明被子不厚,可是半夜寶寶總蹬被子,
而且一腦袋汗,頭髮濕噠噠的,枕巾也黏糊,這是怎麼回事兒啊?
這位寶媽的兒子1歲5個月,媽媽睡覺的時候還要蓋厚被子,
但是寶寶背上和後腦勺出很多汗,還時不時的蹬被子,
媽媽以為孩子是熱的,要少穿衣,被子蓋輕薄的,
但是胳膊凍得冰冰涼,問了別的寶媽,
得到的答案也不一樣,有人說孩子缺鈣,有人說孩子脾虛。
孩子睡覺,頭愛出汗,是真的熱嗎?寶寶盜汗4大「苦衷」要知道
1、寶寶特有的生理特徵
其實,孩子剛睡著的時候,頭部和後背出汗是很容易出汗的,
主要是因為孩子活潑好動,新陳代謝比大人旺盛,體溫也比大人高,
白天活動時產生很多熱量,沒有及時散發,停留在體內,
入睡後產生的熱量減少,身體就會通過開始出汗散發熱量,
維持孩子正常的體溫。
2、脾虛盜汗
孩子盜汗,很多父母第一個想到就是脾虛,
因為孩子的脾胃發育不完善,
家長餵養上稍不主意就引起孩子脾胃虛弱,
濕氣的迴圈和運化受到阻礙,
摸一摸孩子的手腳心潮熱,食慾和排便也受到影響。
3、體內缺鈣
孩子長期缺鈣,會引起佝僂病,
盜汗就是佝僂病最明顯的一個特徵,
不過現在生活品質提高,孩子缺鈣的幾率大大降低,
家長可以給孩子查一下微量元素。
4、有一種冷叫「奶奶冷」
網上一個段子「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
有趣但是現實,很多老人覺得「小孩無六月」,
一年四季,無論白天晚上都給孩子裹得很嚴實,自然出汗比較多。
孩子睡覺盜汗,寶媽應該注意點什麼?
1、及時補水:孩子陽氣盛,出汗多就更容易上火,
所以家長要及時給孩子補充水分。
2、注意健脾:平時給孩子喝點雙低聚乳清,
睡前做一做捏脊,能增強脾胃功能,促進孩子身體發育。
3、衣物增減:給孩子選擇舒適透氣的衣服,
白天活動量大就及時增減,出汗多就勤換洗,預防著涼感冒。
4、參加運動:不要把孩子「養懶」了,宅在家裡不參加體育鍛煉,
也會讓孩子身體素質降低,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家長平時多帶孩子出門走走。
其實,引起孩子出汗多的情況有很多,
如果只是代謝旺盛,只要多喝水不著涼,
也不見得是件壞事,平時注意觀察孩子的飲食、排便、精神狀態,
如果沒異常家長就大可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