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糖尿病後如何健康長壽?3名醫生和3名長壽糖友告訴你方法和經驗
原創 糖尿病之敵 2019-05-29 23:30:57
劉女士6年前剛發現糖尿病時,有一年多時間生活在“慢性癌症”的恐懼中,以為自己被“判了死刑”,壽命肯定長不了。如今,66歲的她無需用藥,主要靠運動、飲食即可控制好病情。
從恐懼到被動接受再到主動抗“糖”,是很多糖尿病患者經歷過的心路歷程。很多人誤以為“得了糖尿病就沒什麼活頭”。但實際上,糖尿病患者同樣可以和健康人一樣成長、學習、工作和生活。
糖尿病是否會讓您短壽?
從整體來看,我們不得不承認答案是肯定的。據2010年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道,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老齡研究所研究者通過抽取健康和退休人群調查中的大量樣本後發現,50歲的人患上糖尿病,平均壽命較非患者短8.5年;60歲的老年人如果患上糖尿病,平均壽命要比非患者短5.4年;90歲的老人如果患上糖尿病,人均壽命要少1年。
原因也還是我們熟悉的那句話:糖尿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並發症。調查報告顯示,糖尿病患者與健康人相比,更容易患上心髒病、腎病、眼病、抑鬱症等並發症,這是糖尿病讓人短壽的最主要原因。
不過,《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編委、解放軍總醫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醫師吳海雲教授認為,由於中國糖尿病患者集中於近二十幾年出現,目前來看,糖尿病對中國人壽命的威脅尚未完全顯現。在中國死因排行中,心腦血管疾病、腫瘤依然位居前列。與高血壓、癌症等疾病相比,糖尿病對患者壽命的影響相對小得多。但長期來看,糖尿病對國人壽命及醫療費用的影響,不可低估。
“糖友”壽命顯著增長
可喜的是,來自美國的研究數據還顯示,近年來,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已比四五十年前大大延長。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糖尿病教育與管理學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內分泌科主任郭曉蕙說,上世紀70年代,美國研究表明,患病時平均年齡為40歲左右的患者,生活30年後有一半去世。近些年的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壽命有顯著提高。
在美國已有2200人和糖尿病一起生活了超過50年,其中有11人帶病生活超過75年。在我國,因糖尿病急性並發症致死的人數也有明顯下降。
盡管目前中國國內尚無糖尿病患者壽命方面的相關數據,但只要控制得當,糖尿病患者完全可以擁有和健康人一樣長的壽命。在北京協和醫院舉行的一次活動上,20多位80歲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集聚一堂,暢談自己的抗“糖”經驗。患有糖尿病的百歲老人國內外都有,目前我們見過國內最長壽的糖尿病患者是102歲的“明星患者”林敏老人。
健康長壽得靠您自己
為什麼有些患者正值壯年,卻不幸因糖尿病致殘致死,而有些人帶病活到八九十歲卻依然耳聰目明?這體現的正是糖尿病患者的個體差異。健康掌握在您自己手裡,要想健康長壽,就得努力控制好病情,避免並發症。方法包括:
1、堅持“三五防糖法”。
已故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向紅丁教授解釋道,糖尿病患者要做到“五個要點”(多懂點兒,少吃點兒,勤動點兒,放鬆點兒,藥用點兒),預防糖尿病;駕好“五駕馬車”,治療糖尿病,預防並發症;實現“五項達標”(體重、血糖、血壓、血脂和血黏達標),不殘廢、不早亡。
2、別只盯著糖尿病。
吳海雲教授說,人是一個整體,糖尿病患者應在一個大背景下關注自身的健康問題。除了糖尿病之外,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腫瘤等等,都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見病,它們的致死率比糖尿病更高。
“找到一個值得信任且負責任的醫生是非常關鍵的,他將會全面評估您的健康狀況,然後提供最優的解決方案。”
3、年輕時就應打好基礎。郭曉蕙教授說,很多人都是等到退休之後才開始關注養生。其實40~60歲,這個年齡段是很危險的,工作、生活壓力大,很多疾病在此時出現苗頭甚至是爆發。大家在年輕時就應為以後打好基礎,注意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除了定期糖尿病的相關檢查外,每年至少應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防癌檢查。
長壽“糖友”現身說法
長壽案例1:林敏:103歲 簡單之人的不簡單之處
林敏愛說愛笑的性格極具感染力,大家都親切地稱她為“林奶奶”。我們在她102周歲的時候采訪過她,她成了當之無愧的“北京百歲糖尿病長壽之星”。當時病友李山江前去探望,其敏捷的思維仍令65歲的他自嘆弗如。
雖然已超過100歲了,但她的生活起居大部分都能自理,走路也不需要人攙扶。打1999年起,她就一直住在敬老院裡。當問道她的長壽秘訣時,她卻笑眯眯地說,“我哪有什麼秘訣啊,我就是一個平凡簡單的人啊”。可這簡單裡,透著的也正是不簡單。
我都聽醫生的
提到糖尿病,林奶奶直言不諱:“看病咱們自己不懂,我都聽醫生的,醫生讓吃什麼藥就吃什麼藥,醫生說少吃甜食多運動,我就少吃多動唄。”
林奶奶在得糖尿病之前好吃甜食,每月能“幹掉”2斤糖和1斤蜂蜜。然而,自從確診為糖尿病後,她就馬上果斷地戒掉了甜食,就連孫女從國外買的糖尿病病人可以吃的甜食,她也很少吃了。
有愛好就發揚
林奶奶喜歡讀書看報,前幾年還自己練習書法,現在則以看書為主。她說,只要喜歡,就不要有什麼顧忌,做就是了。林奶奶練習書法,圖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她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判而改變。她說讀書可以讓人豐富視野,讓人了解很多自己沒辦法親歷的事情,同時還能讓人心氣平和,戒驕戒躁;而書法則更是能磨練人的脾氣,並能起到手眼協調的作用。
一位百歲老人揮著毛筆,用墨汁在白紙上書寫,這是多麼令人沉醉的場景。如果您也有什麼興趣愛好的話,那何必要在意別人的評判呢?
有困難就幫
了解林奶奶的人都能知道,她為人謙和,樂於助人。她年輕時就懂得施予,對於鄰裡朋友們的困難,她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只要自己有能力,就一定伸出手去幫忙,從不要求對方回報。所謂“授人玫瑰手留余香”,林奶奶用自己的力量幫助了他人,更成就了她一顆善良平和的心。
在夕陽的照耀下,林奶奶的滿頭銀發越發閃亮。面對著她溫暖的笑容,感受著她平和的心態和豁達簡單的處世方式,她的長壽在我們的眼裡便成了必然,真希望她能一直這樣健康快樂地生活下去。
年逾百歲的林奶奶在寫字
長壽案例2:趙萬豐:93歲 閒不下來的老先生
“和趙萬豐老先生做鄰居5年,我多了個大哥,93歲,也多個大姐,91歲。大姐是大哥的老伴,她名叫肖萬苓,不讓我叫她大嫂,她說大姐叫著比大嫂親!”在前往趙老家的路上,同為糖尿病患者的田國元老先生笑呵呵地著講述老兩口的趣事兒。他今年也84歲了。
在趙老亮堂的家裡,聽著如此高齡的三人聊著天兒,感覺長壽其實是普通而簡單的。
脾氣好、不計較
敲門時下午兩點多,趙老剛好午睡起來。他瘦高個,面龐清瘦,腰板筆直,開門將我們迎進屋後,便聽到他老伴清脆的嗓音:是誰來了?隨後,只見一位精神煥發、臉上皮膚光滑的白發老太太披著衣服來到客廳。趙老先生和肖老太太是在重慶上大學時經人介紹認識的,於1948年結婚。家裡的牆上掛著金婚時拍的藝術照。如今,他們早已步入“鑽婚”——結婚63年了。
趙老特意進裡屋換了件灰色的中山裝。由於他左耳耳背得厲害,多數時候都是他老伴代為回答。他帶著笑意安靜但全神貫注地聽著。“我們就是平凡的普通人,沒什麼特殊的養生秘訣。”
肖老太太露齒笑著說,吃的是粗茶淡飯,雞鴨魚肉也吃,但吃得少。他脾氣很好,從來沒有打罵過孩子。“錢”是很多夫妻矛盾的“導火線”,而老兩口對此卻都看得很淡,彼此信任,從不過分計較。他們都是重感情的人,從農村出來後,手上相對寬裕,這麼多年來,老兩口沒少接濟雙方親友。
愛打牌,閒不住
趙老是1997年發現糖尿病的,同年還做了前列腺癌手術。當年,他已是89歲高齡,此前還每天上半天班。“他就是閒不住。”他老伴和田老異口同聲說道。肖老太太笑著嗔怪道,“他特愛整潔,總嫌亂,在客廳坐著沒事老愛把東西擺整齊。而我的原則是怎麼方便怎麼來。”
趙老愛睡覺,愛打撲克牌。現在每天上午由老伴陪著玩會兒牌,中午睡個午覺,下午就在院子裡溜溜彎,還老愛拿著掃帚掃掃院子,還是“閒不住”!
年輕時底子打得好
“我就是年輕時老在野外跑,打好了身體底子。”臨走前,趙老一邊送行一邊笑著強調,他依然腿腳靈便,也沒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他是以前冶金部的勘探人員,從事野外勘探工作30多年,泡在荒山野嶺中,天寒地凍、風吹日曬的苦真是一點都沒少受。
正如趙老的學生在他90歲大壽的賀信中所言:“我們無力對抗衰老,但我們的樂觀精神能夠延緩它的到來。”這封賀信上是他在哈爾濱基建校招收的幾十名學生的親筆簽名,輾轉全國25個省市,歷時3個月才得以完成。
長壽案例3:吳寶忠:85歲 認真使得萬年船
吳寶忠老先生打開櫃子,一摞摞裝訂好的A4紙展現在記者面前,這些都是吳老這麼多年一字一句記錄下來的,這裡面大多以表格為主,按月份裝訂成冊。這就是吳老的認真,或許也正是他健康長壽的原因所在——認真使得萬年船。
今年已85歲的吳老患糖尿病四十餘年了,尚無嚴重並發症。他身體十分硬朗,每天自己買菜做飯,生活不需要人照顧。
認真治療
吳老曾經是一名教師,得了糖尿病之後,他又把自己當成了學生,認真地學習糖尿病知識,認真當起了“五駕馬車”的“騎手”。
每次,吳老從醫院回來,都會把醫生的建議抄寫到這些A4紙上,然後在紙上畫好表格,記錄自己每天吃藥的數量,並根據藥物調整規律記錄相應的血糖數值。等到下次復診時,他就把這些表格給醫生看,方便他們診療。
時間長了,吳老自己也摸出了一些門路,血糖稍高或稍低時,他甚至能自己增減藥物調節了。當然,認真的他會馬上到醫院尋求醫生的指導。就這樣,吳老的血糖一直都沒有長期地處於過高或過低的狀態,幫助他預防嚴重的並發症。
認真吃喝
在不少人眼裡,糖尿病往往成了“苦行僧”的代名詞,但吳老不甘心。大多數食物的熱量和含糖量的數值都有一個范圍,吳老不甘心每次只吃最少的量,但又不敢吃最大的量,怎麼辦呢?最後,吳老還是用“認真”解決了這個問題,他決定對每頓飯進行精細計算。
在吳老家的廚房正中,記者看到一台電子秤。每次煮飯前,吳老都會先稱一下米的重量,做菜之前也要稱一下每種原材料的重量,並一一記錄。吃完飯後,再記錄相應的血糖值。時間長了,吳老很容易就發現,哪種蔬菜用哪種做法會使血糖產生怎樣的變化。有了這種長期積累的經驗,吳老就可以放心地吃喝了。
認真運動
在運動方面,吳老也是很認真地對待,他深知運動的時間、強度等會影響血糖的變化。因此,他每次都會對運動的時間、強度、運動前後的血糖值進行記錄,以精確掌握自己運動對血糖的影響。
正所謂“熟能生巧”,漸漸地,吳老可以輕易地將治療、吃喝和運動的變化聯系在一起來分析。比如,吃喝的增減是否需要增減相應的藥量,運動時間的延長是否需要增加飲食或者減少藥物的劑量,等等。在很多患者望而生畏的並發症面前,吳老卻能安然無恙地與糖尿病相伴四十多個年頭,這絕非易事。
結束語:看過了“糖友”的現身說法,您或許瞭然於心:要想健康長壽,平和豁達的心態最是少不了的。
北京市老齡問題研究中心曾總結出百歲老人的幾大共性:性格溫順,善交友,樂於助人;飲食有節,不挑食;一切順其自然;有愛好特長;睡眠質量好;家庭和睦,晚輩孝順。長壽確實沒有捷徑,榜樣的作用亦無非是傳授經驗,而這些經驗是否適合您,您是否能像他們一樣堅持下來,那就得看您自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