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怡蘭,生活飲食作家。
大學畢業起就把“享樂”立為人生目標,
她吃佳餚、喝好茶,
每頓飯都不重樣,
還到世界各地探究食物的源頭,
把心得評鑑集結成冊,
20年來出了17本書。
工作和生活緊密結合,
讓葉怡蘭好像從不下班,
除了外出取材,
她每天從早上九點到凌晨兩點,
都宅在家寫稿,
普普通通的日常三餐就是她創作的靈感。
2012年葉怡蘭和先生改建了生活了17年的家,
光是廚房就佔了1/4大。
“生活的樂趣就是食物,
旺盛的食慾會驅動你不斷地找尋新味道。”
自述葉怡蘭撰文白汶平
我是葉怡蘭,從事美食生活寫作已經20年,出過17本書。
我在很年輕的時候就決定要以“享樂”為人生目標。
對於美食,我和其他美食作家不同的地方在於,我更喜歡去追溯食物的源頭。
從餐桌到產地,從產地到當地文化,當你越研究你就會發現,
食物美味的原因,很大一部份都是源自於新鮮、當季的食材。
我從小吃飯就很清淡,外食我吃不慣,所以我都自己煮飯,
20年來日日三餐,每天不重樣,因為我討厭吃重複的東西,
所以如果你問我的拿手菜是什麼,我都回答不出來。
吃飯,我只願在食材的盛產期去享用它。
比方夏天來了,盛產瓜,我就會一直吃到季末,那我就知道,
啊這是今年最後一個瓜了,我們明年再見。
而當我明年再吃瓜,我就會發現那年的瓜可能因為雨水不同、日照不同,
和之前吃的不一樣了,隨著季節的流動,這些細節都會不同。
葉怡蘭研究飲食,也透過自己的食品雜貨舖分享食材
我做飯不重複,不是指食材不重複,食材是會重複的,但調味絕對不一樣,
比方說一個瓜買回來,我跟我先生兩個人會分四次吃,這四次一定都是不同做法。
以中式為本,還會有泰式、日式、韓式、西式、印式等不同調味,變化真的太多了。
鮮蝦秋葵蛋絲冷素麵佐日式高湯香菇汁
香蒜辣椒油漬番茄乾炒沙丁魚義大利麵佐芝麻菜
家常關西風牛肉壽喜燒
明太子玉子燒、蒜炒鹽麴蘑菇絲瓜、青蔥榨菜玉米湯
蒜燒乾貝皇帝豆、辣拌清燙茼蒿菜、蘿蔔排骨湯
開飯前,我會把今天吃的東西拍張照記錄下來,
大概從十年前,社交網路發展以後,我就把每餐放到網上跟大家分享,
沒想到反響非常熱烈,後來意外地把這些圖文集結成冊,變成我最厚的一本書。
我和先生一起做飯。他負責洗菜、洗米、洗碗,我負責備料和烹煮。
在做飯的過程,我們會討論今天這一餐要搭配什麼飲品?
喝果汁還是茶?飲與食的搭配也是我很醉心研究的部分。
如果喝茶,那要喝綠茶還是紅茶?
紅茶的話要喝印度大吉嶺,還是斯裡蘭卡或是台灣本地的紅玉紅茶?
決定好喝什麼以後,我要用哪個杯子來享用?
飲食的搭配概念很簡單,濃的配濃的、淡的配淡的,讓它們可以互相襯托、平衡味道。
我在家工作,都在忙著寫稿,常常寫到一半我就會去泡茶,
我在從書房走去廚房這短短幾秒的時間,我就想好我要喝什麼茶,要用什麼器皿。
煮好熱水後,我會用計時器定好沖茶的三分鐘,
然後又回去工作,等到計時器響了,我倒出那杯茶,
頓時覺得茶香真好,那一刻這就是我需要的,它可以讓我繼續面對工作上的困難和艱辛。
為了得到這些樂趣,我必須做很多功課,
我要很了解茶、了解它的香味、產區、功法,掌握沖泡的時間,
這樣一來,我才能清楚分辨每一種茶的不同。
我不認為享樂就是要花大錢,當然我不否定這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
像我是幾乎不買衣服、不逛街,一個包背20幾年、鞋子穿壞就修,
好不好看不重要,重要的是穿得舒服,我更願意把錢拿來旅遊、花在吃上面。
所以當我把享樂當成人生目標後,是要結合我的生活和工作的,
我感覺我隨時都在取材,即便做一頓飯,都能成為我寫作的靈感,
源源不絕地等我去發掘、去感受。
在家工作的缺點,就是我好像從不下班。
我很宅,根本是個宅婦,幾乎不出門。
我在家試茶、做菜、研究食材,我們1996年結婚搬進這個家,
住了17年後,我和先生才下定決心要做改造。
這個家不大,就100㎡,成員就我和我先生兩人。
在改造過程中,我們歷經了一波“斷捨離”,也讓我開始審視自己的生活。
那時候家裡有上千本書吧,捐了一大半,但我很驕傲地說,
這些書我每一本都有看過,只是家裡真的放不下。
另外還有一些用不到的器皿,我也整理了一部分出去。
廚房是我們家最頻繁使用的地方,所以改造後的廚房佔了房子1/4的面積,
是整個家面積最大的區域。當初施工的師傅還以為我家是烹飪教室。
家裡第二大的空間是我的書房,剩下的客廳、餐廳、臥房,相對小,
但只要能滿足我們的使用需求就行。
全中島式的廚房是我夢想中的樣子,在這裡研究料理時美麗的風景盡在眼前。
以料理台為核心,中間是備料區,最右邊是水槽,而所有的收納也圍繞這三個功能。
料理台下面放的是調味料,水槽下面放的就是碗盤,鏟子、勺子都是吊掛的,
所有東西都在手邊,我需要什麼,伸手就能拿到,非常有效率。
對於開放式廚房,油煙是一大問題,
尤其我家廚房又這麼大,所以我們家的排油煙管的吸力,是一般家庭的兩倍。
我做菜雖然很清淡,可是偶爾做重口味的東西像咖哩,就需要排味道。
書房是我一天中待最長時間的地方。
我常說我是朝九晚二,從早上九點工作到凌晨兩點,
所以我的書房一定要明亮、舒適寬敞。
而且我書房的書櫃是開放式的,我轉頭就可以看到廚房,
工作累了,休息時候就去泡茶或做飯。
我和我先生工作差異性很大,我是內容產出者,
書房很完整,我先生只需要一張桌子。
他負責業務運營,常常需要通電話、對外聯絡事情,我會嫌他吵,
所以現在我們各自的工作區域設計在房子最遠的兩端。
好像看不見對方也可以,但其實家也不大,喊一聲都能聽得見。
我們用高度來做為各個空間的界線,像我們家的窗外有矮牆,
我在廚房工作時都是站著的,視線剛好可以看到外面,
但像在書房、客廳、餐廳,這種會坐下的地方,
視線就會被牆擋住,所以我們把這三個空間墊高。
至於收納,我覺得剛好就好,不要多,有時候過多的收納,
只會讓你想買更多東西去把它填滿。
現在我明白什麼是我真正需要的,我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
我對我的家有充分的了解,一年四季什麼時候陽光會灑進來、什麼時候會很熱、
哪個空間有細細的涼風、月亮從什麼方向出來……,即使我足不出戶,也能在家裡獲得最大的樂趣。
所謂享樂,不只是表面,而是對每一種事物都有充分的了解、辨別、品味,
和感知能力,我覺得那才是能夠達到人生的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