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吃四頓,經常燒烤加啤酒,30歲小伙查出腸癌晚期

浙江在線健康網 2019-05-29 17:57:21

浙江在線-健康網5月29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梁婧嫻 通訊員 王屹峰)腸道是人體最勞累的器官,可謂是“小姐的身子,丫鬟的命”:80%的消化和吸收在腸道內完成,90%的毒素靠腸道排出,夜以繼日地干著最髒最累的活,堅強地處理各種酸甜苦辣。

5月29日是世界腸道健康日,今年的主題是胃腸道腫瘤的早期診斷與治療。

結直腸癌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在浙江,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排在惡性腫瘤的第四位。

30歲小伙患腸癌晚期後悔莫及

都是任性飲食惹的禍

在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癌外科病房,一名年輕的患者引起了記者的注意。

小胡(化名),1989年生人,今年只有30歲。2年前,小胡被診斷為直腸癌,並且已經到了晚期。

“當時覺得晴天霹靂。我還這麼年輕,又沒有家族史,怎麼就得了癌症?”小胡說,自己思來想去,覺得還是和他“瀟灑”的生活習慣有關。

小胡,典型的“肉食主義者”,喜葷,不愛蔬菜,尤其青睞油炸食品。作為一名中學老師,小胡平時坐的時間比較多,很少運動。同時,他是典型的“夜貓子”,一般要到凌晨2點才睡,所以夜宵就成了“每日標配”。

“別人一天吃三頓飯,我一天四頓。”小胡說,一禮拜7天,他起碼有6天要吃夜宵,燒烤加啤酒是餐桌上的“常客”。按小胡的酒量,一次7、8瓶不在話下,碰上情緒起伏大的時候,可以一口氣“幹掉”20瓶。

“也是那段時間,我像吹氣球一樣胖了起來。”小胡告訴記者,他本來是個瘦高個,1米78的個子,體重130斤,保持這樣的生活習慣兩年,體重一下子飆升到178斤。

更可怕的事發生了。小胡發現,自己的腸胃開始變得“脆弱”,大便發黑變細,而且格外黏稠,有時要沖好幾次才能沖掉。“陪老婆逛街,大部分時間不是我等她,而是她等我從廁所出來。晚上起夜的次數也多了,最誇張的一次,一晚上跑了十趟廁所。”

小胡覺得有些不對勁,去醫院一檢查,竟然是癌症。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主任李德川為他做了手術,術後,小胡改變了飲食習慣,也慢慢開始做一些運動。

“以前太任性了,仗著年輕為所欲為,直到生病了才後悔莫及。”小胡說,希望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給年輕人敲響警鐘。“一定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勞逸結合,適度運動,不要熬夜。”

吃隔夜菜、愛吃紅燒肉、水果沒吃夠……

這些都是腸癌發生的高危因素

李德川主任表示,一般認為,腸癌的發生,與遺傳因素、飲食習慣等有一定關系。

在世界腸道健康日來臨之前,浙江省腫瘤醫院結直腸外科做了“關注腸道健康”飲食調查小問卷。

“在37名接受調查的腸癌患者中,我們找出了一些共性之處。”李德川說,比如,有29名患者都承認他們經常吃隔夜的飯菜;有29人愛吃紅燒肉和紅燒魚。在烹飪方式上,有33人(約9成患者)選擇了傳統的“炒”,選擇“煮”的僅有2人。而針對“患病前你每天吃水果嗎?”這一問題,僅由12人回答患病前每天吃水果。25人都回答的是“否”。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赫捷院士和陳萬青教授在《柳葉刀·全球健康》發布了一項重磅研究成果,指出中國的癌症發病高危因素主要歸納為5類。這份研究使用了中國大陸31個省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數據,共納入了23種被國際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確定的常見致癌因素。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的31個省中,男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均為吸煙;其次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攝入不足、飲酒和PM2.5暴露。女性第一位的致癌因素是水果攝入量低,也就是水果沒吃夠。

結直腸癌發病率越來越高

與這四方面原因有關

根據浙江省癌症中心數據,結直腸癌以每年1.7%的速度增長。

為什麼增速如此之快?

李德川主任分析,主要有4方面原因:

一是期望壽命大幅度提高。年齡越高,惡性腫瘤的發生概率也就越大。就像一輛開了數十年的車子,它的每個零件都可能發生損壞。

二是生活方式的改變。結直腸癌是個“富人癌”, 飲食習慣改變是主因,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纖維的飲食結構;同時,運動量減少導致腸的蠕動變慢,存儲宿便較多,增加患腸癌的幾率。

三是環境污染。比如食品、水、空氣的污染。

四是檢測設備的發展和普及,使得結直腸癌的檢出率提高。在七八十年代,由於經濟和醫療檢測設備的問題,許多人患了結直腸癌卻沒有被診斷出來,而隨著內鏡等檢查手段的發展,95%以上的腸癌都得到了確診,這也使得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增加。

高危人群請注意!

結直腸癌需要早診早治

李德川主任介紹,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有:

一、30歲~40歲以上,有下消化道出血症狀者(尤其是便血、大便次數增多、粘液便及腹痛者)。

二、曾經罹患腸癌者。患有結腸癌的患者,即便殘存的結腸是正常的,再次患結腸、直腸癌的概率會比正常人高3倍;如果殘存的結腸曾有過腺瘤或現有腺瘤存在,危險性增加6倍。第二次大腸癌一般在治療後2~30年內出現,大部分出現在治療後3~4年內。

三、血吸蟲病患者。

四、有大腸癌家族史的患者,死於大腸癌的概率會增加4倍。

五、有膽囊或闌尾切除史者。

六、有盆腔放療史者。

七、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發生大腸癌幾率比正常人高6.9倍,一般在發生慢性潰瘍性結腸炎10年以後,接下來每10年會有10%~20%的患者發生癌變。出血性潰瘍性直腸、結腸炎危險性更大,患病超過10年者,約有50%發展為大腸癌。

八、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家族史的成員,該類人群發生大腸癌的幾率較高,發病年齡較早。

“腸癌是一種可防可治的惡性腫瘤。”李德川主任告訴記者,隨著科學的不斷發展,結直腸癌的診斷和治療取得了重大進步,早期患者可以得到治癒,中晚期患者也可以保證生活質量,因此腫瘤治療強調一個字“早”——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

他建議,45歲以上的人群可以開始接受結直腸癌的篩查,檢查的方法主要包括大便隱血和腸鏡。高危人群最好40歲左右開始接受篩查,特別是有家族遺傳史的人群,建議盡早前往大的消化中心或胃腸外科就診。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