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這些規則,壓抑了員工的創造性,使優秀員工變成了普通員工。
說到離職,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原因都是錢沒到位。但覺得,更多的時候員工其實不是離職,而是離開老闆,離開公司,是心委屈了。
想想HR既要費心費力的尋找合適候選人,又要「不擇手段」的挽留準備跳槽的優秀員工,真是心累到想離職!
留住好員工看似困難,實則非然,很多管理者犯下的大多數錯誤都是可以避免的,但一旦管理者犯下了錯,最出色的員工往往最先離職,因為他們擁有最多選擇。
公司如果不能讓好員工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就留不住好員工——這理應成為常識,卻仍然有很多人不知道。
好員工的離去並非突如其來。事實上,他們對工作的興趣是逐漸消磨殆盡的。
國外有學者曾花費大量時間來研究這種現象,並稱之為「電力減弱」現象。出色員工就像瀕死的恆星一樣,他們對工作的激情是慢慢消減的。
「電力減弱"不同於熄火,因為員工並沒有陷入嚴重的危機中,他們似乎表現不錯:投入大量時間工作,與人高效合作完成任務,會議發言無可挑剔。但與此同時,他們正默默地承受不斷的打擊。可想而知,到頭來他們唯有離職。」
為了防止「電力減弱」,留住頂尖人才,公司和管理者必須認識到,自己的哪些做法導致了員工激情的緩慢消退。

1、制定一堆愚蠢的規則
公司當然需要規章制度,但萬不可制定目光短淺、馬馬虎虎的規章制度,妄圖以此建立秩序。無論是過分嚴格的考勤制度,還是剋扣員工的加班費,甚至只是幾條多餘的規定,都可能把人逼瘋。
好員工要是感到「老大哥」時時刻刻在看著自己,就會覺得壓力太大然後選擇跳槽。
2、考勤管理
對於很多職位而言,聰明的管理者不需要強制員工在公司辦公,因為員工自己比管理者更瞭解自己的工作,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工作內容,以及最佳的辦公地點。
這一周,對於員工而言,他們可能更需要在公司參與小組討論、發表自己的見解。但下一周,可能在家的辦公效率就更高,可以通過電話或者簡訊與同事進行工作溝通。那些不怎麼出席員工會議,也沒給公司帶來效益的員工,估計也滿足不了公司用人的標準。
3、無差別對待員工

一視同仁的方法雖然適用於學校教育,卻不宜用在職場上。對優秀員工而言,這意味著不管自己表現多麼好,待遇都和只會打卡上下班的傻瓜無差。
4、審批流程
問問你自己,如果你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他人批准同意之後才能開展,你的工作還有效率嗎?這樣呆板的規定只會導致員工一事無成。你真的希望員工將大量時間花在審批流程上嗎?
如果是一個對公司至關重要的大專案或新程式,需要審批是再合適不過的,但大小事務都要求審批就很可笑了。
這樣呆板的程式化流程只會降低工作效率,浪費金錢,並且讓員工覺得老闆不信任自己的判斷。
和自己的員工交談,參與他們的工作。線上調查雖然很快速,但是只會給你膚淺的回應。瞭解員工現狀的最好方式是進行誠實、坦率的對話,就工作進行有效討論。

第1頁第2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