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森新聞
夏威夷毛納羅亞天文台(Mauna Loa Observatory)11日觀測到大氣層二氧化碳(CO2)濃度首度突破415ppm。氣象學家推文直嘆,這是人類有史以來首見。
根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在夏威夷毛納羅亞天文台和美國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NOAA)科學家一起負責觀測每日大氣CO2濃度的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推文宣布,大氣CO2濃度超過百萬分之415(415ppm)。
氣象學家霍特豪斯(Eric Holthaus)看到這個令人咋舌的新高數字後推文表示 :「這是人類史上地球大氣層CO2濃度首度突破415ppm。」霍特豪斯的推文被大量轉推。
This is the first time in human history our planet's atmosphere has had more than 415ppm CO2. Not just in recorded history, not just since the invention of agriculture 10,000 years ago. Since before modern humans existed millions of years ago. We don't know a planet like this.
霍特豪斯還說:「不光是在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以來,不只是在一萬年前農業時代開始以來,而是自現代人存在前的數百萬年前以來。」
約300萬年前的上新世(Pliocene Epoch),全球氣溫預估比目前高攝氏2到3度,但CO2濃度據信大約介於310至400ppm之間。
當時的北極地區並不是被冰雪覆蓋,而是一片森林,夏季氣溫據信約達攝氏15度。上新世時代,全球海平面據說至少比目前高了整整25公尺。
自從1958年已故美國科學家基林(Charles David Keeling)開始在夏威夷毛納羅亞天文台進行CO2濃度觀測計畫以來,大氣層CO2濃度一直受到監測。後人稱大氣CO2上升曲線為基林曲線(Keeling Curve)。
人類使用化石燃料和砍伐森林造成大氣中CO2濃度居高不下,將使得地球本身的自然降溫系統無法發揮作用,進而造成地球表面的熱氣徘徊不去,全球氣溫因此一再升高,恐帶來毀滅性衝擊。
▼美國科學家基林在夏威夷毛納羅亞天文台進行CO2濃度觀測計畫。(圖/取自維基共享資源網頁;作者Ivtorov,CC BY-SA 4.0)
(封面示意圖/Pixabay)
人類真的要滅絕了?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昨(8)日表示,全球暖化日益嚴重,預估最快西元2030年,地球升溫將突破攝氏1.5度,突然地球的「升溫大限」,天災發生的機率將大幅增加,人類能夠阻止暖化的時間只剩下12年。 ▼(圖/東森新聞) 據美國《CNN》報導,報告指出相較工業革命前,人類大量排放廢氣髒汙,已經讓地球的溫度上升1度,若依現在的溫度上升速度,氣候的變遷將會變得越來越極端,乾旱、野火、水患、飢荒等天災將接連襲來,夏季的高溫也會跟著失控,到時北極海極有可能會出現無冰的情況,造成海平面大幅上升,現存70%-90%的珊瑚礁也將消失。 ▼(圖/東森新聞) 聯合國呼籲,若再不採取行動,氣候異常的情況只會更加嚴重,要避免2030年的「升溫大限」,全球淨碳排量必須在12年內降低至2010年的45%,還得在2050年以前達成「零排放」,但根據目前《巴黎氣候協定》中的規範是無法達到此目標的,再加上身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國的美國即將退出此協定,挽回失控的溫度似乎更加艱難。 (封面圖/東森新聞) 颱風跟颶風竟然出現了這樣的巧合!目前除了山竹颱風以及佛羅倫斯颶風,放眼全球,由大西洋到太平洋,現在共有7個颱風或颶風形成,加上另外2個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的熱帶擾流,竟然串連出「九星連珠」般的奇景,恐怕就是因為暖化讓海水升溫,成了颱風或颶風的溫床,不但數量變多,威力也增強,可怕的是由於水蒸氣含量增加,降雨量也大幅增加,反而讓氣象預測變得更困難。 暴雨猛烈轟炸,突然間又颳起一陣強風,威力之猛,將民宅屋頂整面吹掀,太平洋有颱風作亂,大西洋也有颶風來襲。 民眾:「非常擔心,我昨晚都睡不著。」風暴一個接一個,放眼全球,由大西洋到太平洋,目前至少就有7個颱風或颶風形成,從山竹、佛羅倫斯、奧莉維亞等等,另外還有2個有機會發展成熱帶氣旋的熱帶擾流,串連出「九星連珠」般的氣候奇景。 工作人員:「那個浪變得很強,很危險。」颱風或颶風接力爆發,數量越來越多,威力也越來越猛,專家表示,像是燃燒化石燃料,導致地球暖化,海洋溫度上升,溫暖海洋會帶來更多溼氣、降雨,風暴密度自然也會跟著增加,當中甚至不乏超級颱風,破壞力道也越來越驚人,似乎和海水溫度上升,也就是暖化脫不了干係。 專家:「水蒸氣是颱風的能源,就相當於汽車使用的汽油,所以在越溫暖的海域,要是吹強風就會產生更多水蒸氣,提供颱風發展機會,這樣一來颱風會變得更強。」水蒸氣不但讓颱風變得更強,也讓降雨量更難預測,原先是計算陸地水蒸氣含量,越多水蒸氣進入雲層,就會使降雨量增加,但當海面水蒸氣含量增加5%,地面降雨就可能多出3倍。 ▼(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氣象廳職員:「水蒸氣些微量差,會造成降雨量很大的差別,這證明預測提供降雨區域的水蒸氣含量是非常重要的。」不僅如此,連帶也讓颱風路徑變得難以捉摸,像2016年芙蓉颱風一開始日本氣象廳原本預測,氣壓發展到935毫巴便會減弱,沒想到碰到沖繩海域高水溫,卻有如吃了大補丸強度轉強,令預測失準。 有研究團隊統計,過去26年來,太平洋共發生652個颱風,自2005年後氣象預測難度大增。 琉球大學助理教授:「與其說預測失準,不如說大自然環境出現變化,現有的系統已經無法應付。」隨全球暖化加劇,未來颱風發展會越來越快速,氣候變遷的衝擊,不再是難以察覺。
聯絡作者:動態骷髏 文章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