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成功人士不會等待世界告訴他們什麼時候可以成功,而是早早憑借自己的能力去完成那些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情。

史蒂夫·喬布斯曾向跨國大集團惠普公司的CEO申請一份暑期工,當時他只有12歲。後來,他還旅居至印度追尋靈感的啟迪。21歲那年,他輟學並建立了蘋果公司。

比爾·蓋茨15歲開始創業,做交通監控的軟體開發,賺了兩萬美元。他畢業時參加滿分為1600分的SAT考試取得了1590分。22歲時他建立了微軟。

埃隆·馬斯克(Spacex太空探索技術公司、環保跑車公司特斯拉(Tesla)以及SolarCity四家公司的CEO)12歲時編寫了電子游戲Blaster,賺了500美元。他出生在南非,但在他17歲的時候,他決定要去美國,於是他先獨自飛去加拿大。人生地不熟,他只能靠在農場做苦力,清理鍋爐,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在他19歲的時候收到了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並修了經濟學和物理雙學位。

理查德·布蘭森(維珍“Virgin”品牌創始人)16歲開始創業的時候,就在教堂的地下室裡。22歲的時候,他建立了自己的音樂品牌和錄音室。就是那時,他簽約的第一位藝人邁克·奧德菲爾德以一首“管鐘”一炮而紅。

皮特·泰爾(國際象棋神童)他在12歲的時候在全美國國際象棋排名已經達到了第7名,在21歲以前便成為了國內青年選手中最高等級的象棋大師,但是他19歲的時候仍然沒耽誤考上斯坦福大學。

我知道我沒法和這些牛人並列(至少現在還不能)——但我也是8歲的時候就開始編程,16歲的時候靠自己寫出操作系統的代碼,21歲的時候建立自己的公司。我敢打賭,你列出的那些我不認識的人裡面,一定也有著屬於自己的成就。

神奇的地方在於在成功以前,你不可能預知這將會成功。有時候開始成功了也不是意味著會成功到底,而有時候,機會又會悄然降臨。

但事實上大多數成功都是有一個良好的開端。也許18歲的埃隆·馬斯克看起來就是一個一窮二白靠清洗管道為生的孩子,但是你根本想像不到他的內在已然充實且充滿勇氣,這意味著他註定會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你不是想知道10-22歲該做些什麼嗎,很簡單,直接去做。不要總是等待與觀望。目標明確,迎頭追趕。

學會獨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請注意:我並不是拿自己和比爾·蓋茨,史蒂夫·喬布斯這些大牛作比較,我也遠不及你列出的這些成功人士。但是我想寫一些這些成功人士共有的特點,來給你作為參考。

獨處時光他們在小時候還有青少年時期都有著很多獨處的時光,但是他們獨自度過的時間遠比我們想像地多。

尤其在人們長大之後,獨處的時光可以給一個人提供更多的空間去探索,去搞怪,去學習,去追夢。

閱讀是一件相當重要的事情。

閱讀大量的書籍和文章會幫助你開拓思維。不要總是挑容易讀下去的書(比如哈利波特),讀一些難理解但能拓展思維的書。

看小說,也看其他類型的書。試著看看那些遙遠國度的人們寫的書。讀一些與你政治見解不同的書,讀一讀聖經,也讀一讀朝鮮,不排斥佛教經文,也不拒絕古典神話。

不要只聚焦在教科書中的經典讀物(比如海明威莎士比亞之類),也去試著探索你自己感興趣的作家。

你提到的這些人與我們是不同的時代,他們需要花好多事時間來學習百科全書。也許他們當中很多人憑著超強的學習慾望甚至讀完了百科全書。

當他們走在上學的路上,也許手裡還捧著一本書或雜志。甚至他們會因為讀書太投入而摔跤。然而他們的父母卻不讓他們讀書。

現在百科全書已經貫通網路,然而現今的百科全書信息量太大太廣,已經不可能讀得完。所以選擇讀什麼書是有點困難的,但是保持閱讀依舊非常重要。

角色扮演早期,人們會花很多時間與他人玩角色扮演的游戲,很少有人會花時間去參與某項運動。相比之下,他們更多地在他們的臥室裡,後院裡,附近的公園裡自娛自樂。讓自己的想像力得以充分發揮作用。

他們會將自己想像為特工,屠龍士,與玩具兵戰斗,繼而是自己開公司,處理家庭事務···

嘗試我們會訝於那些成功的人們做事會火上澆油,甚至製造爆炸,會捕捉和研究漏洞,會建築鳥巢,以及更多。我猜他們是為了通過各種各樣的事情來激發自己的靈感。(有些是無意,有些是故意)

他們從中建立,創造,衡量,觀察事物。他們主導著這些嘗試,因為他們是能夠激勵他人的人。

各種創造性活動你提到的這些人都是有著超強的右腦思維能力。他們都在童年以及青少年時期花大量時間來做一些創新性的事物。他們寫故事和戲劇,做雕塑,寫詩,寫歌詞,做編程等等。

創造與娛樂多看好電影,多聽好音樂,這都是消磨時間的好辦法,但是它們也有消極的一面——具有消耗作用。

而成功人士往往是花費時間在創造與娛樂上面。它們製造事物,運轉事物,這也是很重要的。

如今,花時間在創造上面越來越難,因為娛樂的選項太多。在你列出的這些人成長的時期,很容易因為沒什麼可玩兒的而感覺無聊(最好的娛樂方式也就是看書或看一些不怎麼樣的電視劇)但是現在的情況正好相反。

事實上,平板電腦的創造就是最大化了可供娛樂的選項。(比私人電腦更便捷)

遠離校園裡的社交壓力學校裡社交壓力驚人的沉重,尤其是初中和高中。學生樂於爭取權位,小團體分散結合不斷。就像“權力的游戲”在高中上演,發生著極端的競爭,還難以抽離。

而獨處反而可以使學生遠離這樣的“權力的游戲”。獨處的時光能讓一個人有更多挖掘自己潛能的機會。(而不是花時間成就某種特定的標准)

今天的孩子,獨處時光太少過去的30年來,家長被鼓勵多花些時間陪伴孩子。另一種趨勢是父母送孩子們去參與一些體育活動,周末課程,夏季特訓等。

這樣的趨勢帶來更好的陪伴,但是有一個預想不到的結果就是孩子們缺少了自己獨處的時光。

而且即使當他們一個人的時候,他們也註定要通過網路社交平台來使自己使自己始終與他人為伍。這樣很難讓他們避免校園中的社交壓力。

所以,我們應當找尋更好的策略而不是像對過去的那幾代一般。但大多數人(無論老少)—尤其是有著良好社交生活且尚為成功人士的—能夠花更多的時間獨處,面對自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