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園是我的游樂場 ——“城市農夫”手記
發布/2019年1月6日 3:30 AM文/黃友源攝影/黃友源來自/聯合早報
城市農夫黃友源在萬禮的鄉村長大,自己栽種蔬果曾經是他生活的一部分。除了能嘗到現摘蔬果的鮮美,他也享受耕種的辛勞與收獲。
我小時候在萬禮的甘榜長大,住家四周種了無數的果樹、蔬菜及花草。一般能在市場買得到的水果,老家幾乎都種過。我們家後面有一座小山,有時種甘蔗,有時種番薯葉,後期全種了榴槤樹。
我一大半的人生與大自然非常接近,離開小時候成長的地方後,心裡總是掛念著那一片綠,那個讓我悠然自得的環境。
成年後,雖然曾在好幾個亞洲國家工作過,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日本偏北部的福井市(Fukui)當烘焙師的那一段生活。
由於當時的僱主非常喜歡採用當季新鮮水果做糕點與甜品,我好幾次參觀了當地小農的果園。
那幾次珍貴的體驗,讓我回想起童年的種種回憶。你試過坐在紅毛丹樹上,邊采邊吃紅毛丹嗎?你吃過在果樹上自然熟的木瓜或紅毛榴槤嗎?
因為培植不易,長桑葚在本地比較少見,但甜度比本地常見的桑葚來得高。本地桑葚果實一般比拇指還小。
離開甘榜後,我們家幾乎不曾再買過這些水果,因為新鮮摘下來又熟透的水果,吃過了就不太會對市場上的水果多看一眼,所以一直以來我就非常渴望能有機會再次體驗耕種。
當然除了本身對園藝的興趣外,可能也是對童年生活的一種眷戀。再加上幾年前我開始吃素,對“青菜”有不同的體會,所以能夠親自參與耕種最理想不過了。
組屋走廊種葡萄
搬到現在居住的組屋不久,就發現住家附近有好多個約兩個羽毛球場面積的小園地,是出租給業余小農種瓜種菜的,但礙於工作的關系,當時並不能租下一塊地來耕作。
這黑番茄要種得好,蟲害管理非常重要,有時還需要一點運氣。
因為喜歡種植,我只能夠在走廊上種幾棵桑葚、葡萄、薄荷及班蘭葉等植物。
一年半前,有個志同道合的朋友無意間打聽到我之前沒能租下的小園地,竟然又要出租了,於是我們不管“三七有多少”,租下那一小塊耕地,當起業余農夫。
在本地種植葡萄確實蠻容易的, 成功後的滿足感卻非一般。
我在組屋住家種葡萄,當時葡萄樹上結了很多串果實,我就把照片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的園藝社團,當時純粹只是想讓多一些喜愛園藝的花友知道,其實在本地種植葡萄真的比多數人想像中來得容易。
新加坡的氣候對栽種嬌貴的草莓難度要高一點,結出來的果實也不大,但嘗起來一樣清甜。
沒料到分享後,回響還蠻大,這讓我很意外,過後就陸續有報章雜志的報道,以及電視台的采訪。不過,我需要說明的是,我絕不是第一個在本地成功栽種葡萄的人,在我之前已經有很多人成功地把葡萄種植出來,而且他們的經驗比我還豐富。
滿足感難以形容
對我而言,當城市農夫最主要的挑戰就是對原工作的影響。但既然是自己的選擇,就不能說是犧牲,只能說有一定的付出與代價。
所以我常對朋友們說,能有機會當城市農夫,其實是很幸運的,因為很多人想要卻沒機會。
新加坡沒有四季之分,所以用種子種的蘆筍,不到一年就能採收。
可是話說回來,我倒是有點抗拒“農夫”這個稱呼。充其量我只是一個對園藝比較有心得的園藝愛好者,和真正務農,靠天吃飯,起早晚歸的農夫們是無法比較的。真正的農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是比教師、工程師或醫生都來得高,因為他們提供了我們生活上最重要、最基本的需求。
南瓜對我來說帶有濃濃的童話和神秘色彩,是我比較偏愛種植的農作物。
當城市農夫的樂趣太多了。看見自己的農作物健康成長,收獲滿滿的時刻,那種滿足感真的很難形容,再加上我喜歡嘗試不同的種植法,我的菜園就成了我做實驗的游樂場。
白蘿卜快能採收的時候,會鑽到地面上來,很“滑稽”。
雖然並非所有實驗都會成功,但成功的例子會讓我喜出望外。比如,我用種子種出來的黑莓不僅健康茁壯,估計再過不久,就能開花結果;我用自己種的胡蘿卜的第二代種子,也已經開始發芽了。
紅葉莧菜綠中帶紅,顏色鮮豔,看了總會讓人心情亮麗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