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都要被轉發一次的8歲孩子朱爾寫的——《挑媽媽》,最近又頻繁出現在很多家長的朋友圈。
大概是每到年終,想回憶回憶今年和孩子度過的溫馨歲月,畫面都是很狼狽的吧。
不僅是我,周圍朋友也是一片哀嚎—— 再也不想吼孩子了!
可是,明明正在和重要的客戶通電話,孩子卻在邊上又是喊又是叫;好不容易搞到校車的位置,小孩就是si乞白賴不肯上車,弄得自己又要請假、又要跟難相處的領導解釋……
從小被爸媽吼到大, 我們似乎也只會用吼叫對付小孩的「不懂事」。

尤其是小孩每天一次又一次地作妖,吼叫真的容易成為一種習慣。
一旦成為習慣,就變成了一種不假思索的行為——就像早晨起床要刷牙。
我們都知道「吼」的行為不好,但是有沒有想過: 被吼過的孩子會怎樣?
還好繪本《野獸國》畫出了孩子的內心世界:
邁克斯穿著自己的野狼裝,在家裡沒完沒了的胡鬧。

他的媽媽跟我們一樣,實在無法控制情緒,大吼了一聲:「野獸」!
到了會氣人階段的邁克斯,毫不示弱地回吼了一句:「我要把你吃掉!」
結果,他被媽媽關進房間,沒有吃晚飯,媽媽讓他趕快去睡覺。

邁克斯被媽媽這樣對待後,憤怒到達了頂點。
於是他, 把憤怒想像成了怪獸。
怪獸代表了憤怒,也代表了吼叫的大人。
憤怒的邁克斯在想像中來到野獸國,面對一群張牙舞爪的怪獸,他大喊一聲:「不許動!」還對野獸們施加了魔法,最後野獸們都紛紛向他低了頭。

這種魔法,可能很多孩子都想擁有吧。
當孩子感受到憤怒時,他們會做什麼?
他們會想辦法控制住憤怒,但是找不到合適的方法。而這時候家長沒有給予幫助,反而沖他吼叫。
所以他們只能求助想像,在想像中找到控制局面的感覺,就像邁克斯在野獸國中,控制了野獸。

第1頁第2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