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漢女棺考古開棺前棺蓋現「屍影」,在場人都看見了,專家到場卻說謎團難解

在中華民族歷史進程中,有過很多遺憾,失去了很多先進機會,這些機會都會改變中國的發展方向和民族民命運。比如,在戰國後期中華「大一統」形成關鍵節點上,最有統一中國機會和能力的楚國,沒有把握住機會,反讓西部落後的秦人滅國。

(秦兵馬桶)

由誰統一中國,對中華民族來說都是好事,但統一後中國發展方向和文明程度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讓楚國統一了,中華文明發展進程會加速,而秦國滅六國後統一的中國,從文明進程上說是倒退的。因為,楚國不論是物質文明,還是精神文明,遠遠超過秦國。

現代的考古發現,已多次驗證了這一觀點。如在「梧桐樹下戲鳳凰」頭條號中說過的熊家塚楚墓(詳見《湖北發現中國迄今最大楚墓,與秦陵有一比》),較秦陵早葬200年,但規模和出土物的發現,已遠超那個時代的各個諸侯國。

這篇要說的 謝家橋M1漢墓,也是在離當年楚國都城不太遠的湖北荊州關咀秦漢墓地發現的,出土文物之豐富,再一次顯示了楚地的發達和富有。

(謝家橋M1漢墓發掘現場,刑警值勤看護)

謝家橋M1漢墓出土物之豐富,為近年中國考古發現所罕見,許多謎題還沒有破解。有學者認為,僅從紡織品來說,是湖南長沙馬王堆漢墓之後又一重量級大發現,但我看,除了沒有出土古屍,很多地遠方遠超馬王堆,只是湖北的考古研究沒有跟上。

而更詭異的是,開棺前棺蓋上發現「屍影」,所有在場人員都看見了,這一謎團至今沒有破解!

謝家橋M1漢墓,位於荊州市沙市區關咀鄉的清河村,郢城以東約2公裡處,西北距楚國故都紀南城約5.5公裡。謝家橋四周都是秦漢古墓,不遠處有岳橋、肖家草場、周家台、火巷台、清河、楊家山墓葬群,墓以中小型為主。

(謝家橋M1漢墓出土物由武警搬運,保管嚴格)

謝家橋M1漢墓是怎麼發現的?不是考古專家發現的,而且是村民取土挖出來的。

當地村民在大土堆附近取土。2007年11月7日,荊州市的護墓隊在例行巡查,剛好來到這個地方,發現土質異常,判定下面有古墓,立即叫停取土。

荊州地下文物豐富,當地盜墓現象不時發生。謝家橋附近挖出古墓的消息悄然傳了出去,盜墓者上心了。11月13日深夜,盜墓者摸到了謝家橋,在取土的地方挖了起來。

有人盜墓!發現的群眾立即向荊州110舉報。警方接報後迅速趕到現場,當場抓獲到了1名盜墓者,繳獲了鐵鍬等盜墓工具。

(謝家橋M1漢墓考古現場)

這次報警十分及時,如果晚一天,甚至遲幾小時,盜墓者就得手了,盜洞已接近棺槨。後來考古隊進駐發掘後發現,因為村民取土,上面 封土已挖差不多了,墓口距離地面只剩1米,再挖下面就是槨室了。

就地保護已比較困難了。案發次日,考古人員進入現場勘察。經請示上級,取得批准後於11月19日,荊州博物館組織力量,對此墓進行了搶救性發掘。

此墓的發掘成為當事的一年考古 盛事,經湖北當地媒體的渲染,包括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全國好多媒體,都集中趕到現場,實地跟蹤採訪。

(謝家橋M1漢墓考古現場,槨室已完全暴露)

特別是當地的考古人員對媒體透露:「墓保存特別好,棺內可能有馬王堆漢墓那樣的不腐古屍」,這一說法更吊足了社會的 胃口,當時好多媒體都是頭版頭條報導,把謝家橋M1號考古引向了獵奇。

但是,但是,很失望,很失望,密封完好的棺材打開以後,屍體早腐爛了,棺內只有一副人骨。

由於媒體報導跑偏了,以至於很多重要的出土物和發現,沒有能再引起關注。這裡,我根據考古報告,將重要的發現簡單說一下。

謝家橋M1漢墓為帶墓道的豎穴土坑木槨墓,密封嚴實、保存完好。發掘時墓口已遭破壞,現存墓口距槨蓋板約1米,墓坑殘長5.7米、寬3.75米。

(謝家橋M1漢墓內棺)

槨室除最上一層蓋板外,其下有一層分板,四周有一圈護槨板,密封相當好。

槨室結構為五室,四邊有狹窄的便槨(邊室);中央棺室較寬大,四邊室均有通往棺室的門及象徵性的望窗。蓋板外有一周收方(護槨)。

(槨室,棺材擺在正中)

整個墓葬耗費了大量木材,而且都是好木材,如槨蓋有6塊實心楠木做成,每塊少則幾百斤,重則上千斤。

槨室做工精細,尤其是各箱室隔梁、門窗和分置器物的隔板、橫襯以及帶木栓的凹槽墊木等,結構嚴謹,匠心獨具。

如此槨室就是墓主的「陰宅」,如其生前「陽宅」一樣講究,棺材放在陰宅(槨室)的正中後部。

(謝家橋M1漢墓考古現場,提取槨室水樣)

陰宅中的各個房間(槨室),都放滿了珍貴的隨葬品,即使在當時,都不是一般人家可以置辦起的,墓主生前應該享受了榮華富貴。

謝家橋M1漢墓考古,分現場和室內兩部分考古,槨室在現場清理,棺材是整體調運到室內開棺。

現場共清理出各類隨葬品196件(套),按質地可分為漆器、木器、竹器、陶器、銅器、鐵器、骨器、絲織品等幾大類;按用途可分為日常生活用品、禮器、樂器、車馬器、喪用具等。

「陰宅」各房間出土的隨葬品如下——

(成捆的漆器如新)

東室,出士27件套,絕大部分為鼎、仿、蒜頭壺、盤、盂、勺、甗、鐎壺等成套銅禮器。

西室,出土44件套,大部分為盤、盂、盒、奩、卮、 騎俑、等漆木器,其次為釜、甑、盂、倉、灶等日用陶器,另有部分絲織囊和少量鐵器,以棕繩綁束的一捆20件鐵插出土在此室。

南室,出士4件套,有絲織囊和拉薪牛車一輛。

(出土木俑)

北室,出土102件套,大部分為圓耳杯、圓盤、樽、卮、匕、俑、梳、篦,及帶絲織品的車馬等漆木器,另有較多簍、笥等竹器和罐、甕、薰等陶器,以及少量絲織囊。

後室,有部分絲織囊和少量漆壺、竹笥,以蒲草包裹捆紮的竹簡牘。

(謝家橋M1漢墓出土物 漆盤)

前室,出土19件套,大部分為荒幃、繩套、幡、袍等絲織品,另有包裹著絲織物的木辟邪、砣狀物,和以縛棍絲帶懸於格擋板外的龍風虎環雙連璧形雕花板;還有少量麻繩、繞線棒、竹簾、草鞋等。

室內考古發現的文物同樣十分豐富,更有價值——

墓主葬具為單棺,在棺內發現大量絲織物殘片,屍體已朽,但骨骼保存較完好。

(謝家橋M1漢墓出土木桶)

在室內整理過程中,新發現銅鏡、絲麻棕織品等文物137件套

這樣加起來,謝家山M1號漢墓出土文物總數達333件套,約800餘件。

謝家山M1號墓沒有被古代盜墓者光顧,在十墓九空的背景下,十分難得。雖然最後可能讓現代盜墓者破壞,但幸運的是,群眾及時舉報避免了一場文物災難。

(謝家橋M1漢墓絲綢棺罩)

謝家橋M1號墓保存完,形制特殊,文物精美,為同時期墓葬所罕見。尤其是出土了極容易腐爛的大量絲織品,是荊州馬山1號墓出土完好戰國絲綢之後又一次重要發現、也是繼長沙馬王堆以後全國漢朝絲織品考古重要發現。

特別是,絲帶捆紮的成捆漆耳杯、盤,造型生動的各類木俑和車馬,棺兩端的 龍鳳虎環雙連璧形雕花板,用途各異、盛板栗、紅棗等各種食物的竹簡、簍、簡,以絲織品封口綁紮的彩繪陶器,四層精美的絲織荒幃,數十件質地造型各異的絲織囊,一二百餘枚保存完好、字跡清晰的簡牘,數百塊各種質地的絲織物殘片……

(運走絲綢棺罩,入庫保存)

這些十分完整、極難保存的有機質文物都能保存下來,十分不容易,為考古學、歷史學、古文字學、動植物學、紡織學等多學科研究提供了極其珍貴的歷史資訊和難得的實物資料——為什麼說謝家山M1墓發現意義重大,原因就在這裡!

那麼,謝家山M1墓主是什麼樣的人?

墓內出土簡牘,記載了墓主的情況。

(告地書,依樣重新打出)

墓內共發現竹簡208枚、竹牘 3枚。竹簡內容為「遣策」,竹牘內容為「告地書」。

竹簡記載,墓主下葬於「五年十一月庚午」,也就是西漢呂後五年(西元前183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與長沙馬王堆一號墓一樣,墓主人也是女的,名叫「恚」。她生有四個兒子,大兒子昌為五大夫,二兒子貞、三兒子豎為大夫,四兒子乙為不更,都有爵位,這在當時算貴族了。

雖然知道了墓主資訊,但是謝家山M1墓的許多謎團,至今沒有令人信服的解釋。

(將棺材包裝吊運)

一、出土的兩隻青銅蒜頭壺哪來的?此壺是裝酒用的,發現時,用木塞封口,木塞上還連著棕繩,和新的一樣,其中一隻裡有滿滿的液體,疑是酒。

蒜頭壺在秦漢墓中發現很少,因為大蒜不是中國原產。《本草綱目》引孫懂《唐韻》記載:「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則小蒜乃中土舊有,而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

(青銅蒜頭瓶)

張騫出使西域開拓絲綢之路,在漢武帝時期,元光六年(西元前129年)才從西域回來,而M1號墓下葬比這早54年。合理的解釋,在張騫通西域之前,大蒜已被引進,可不可以這樣說,在張騫之前早有「絲綢之路」?

有學者解釋墓主是秦人,蒜頭瓶是秦國風格,那正說明時已大蒜東來,先進入了中國西部的秦國,匠人以蒜形制器。

(棺材吊運室開棺考古)

二、防腐那麼好,屍體為什麼腐爛了?謝家橋M1墓密封相當好,下葬時的防腐手段十分成功,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絲織品等有機物能保存下來,但屍體為什麼腐爛了?

(開棺)

開棺時發現內有一棺「黑水」,上面漂浮著一些紅色小板塊,如一團團泥塊,小板塊上還有一些花紋一樣的東西,後檢驗是絲織品殘片,這黑水上還發現了蛆殼。

從這裡或許能找到屍體腐敗答案:下葬前屍體已開始腐爛,不然怎麼棺材內會有蛆殼?但是,覆蓋在棺材上的絲綢棺罩早就應該爛掉,為什麼能保存下來,奇跡?不排除在開棺前屍體仍完好,開棺進入空氣後,迅速朽化消失,只剩下白骨。

(開棺取樣)

三、棺蓋上的「人影」哪來的?謝家橋M1墓考古發現的一大詭異之處,是開棺前出現的,考古人員在揭取主棺上的第3層棺罩時,驚奇地發現絲綢表面有一個白色橫臥的人形影像,頭、身體、四肢均清晰可見。

有人據此推測棺材內有完好的屍體,是「屍影」。這個現象至今沒有破解。一種說法是巧合,另一說法是黴斑。那為什麼這麼巧,黴斑剛好是人形?

(開棺前棺材上現「屍影」)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