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青菌推送了一條《女童被虐視頻揪心!全家打她一個,掃把抽、扇耳光也不哭不躲…官方通報來了》的文章:有網友發布一段長達3分16秒的視頻,視頻中,父母對一名身穿校服的女童一輪又一輪的暴打讓人憤怒。更令人痛心的是,女童不哭不躲的反應。23日,警方通報:已申請女童人身保護令。

昨天的文章發出來後,很多網友心存疑問,這段視頻是怎麼來的?這樣公開家中的視頻是不是侵犯隱私?

記者對此事做了進一步追蹤。

視頻發布者:視頻是從監控APP下載的

23日,視頻的剪輯者及發布者“王華禮”告訴記者,視頻是從一個家庭監控App上下載的,賬號密碼是女孩父親的牌友提供。

他看到視頻後聯繫過打人男子,對方說“關你屁事”。12月23日上午,他就接到陌生電話,自稱是打人男子的律師,讓他刪除信息。還說打人男子賭博刷爆信用卡,這樣逼他他會走極端。

打人男子的鄰居反映,平時他喜歡在樓下棋牌室打麻將,但都打很小的,最近打得也很少。

王華禮回憶,大約在今年9月底,有人找到他稱知道這個家庭有家暴情況,手上也有證據,就是這一家人“樂橙”App上的視頻監控,希望王華禮可以介入解救這個女孩。

向王華禮爆料的人自稱為涉事父親的牌友,因曾將手機借給女孩父親登陸樂橙查看監控,所以他的手機能自動登陸這家人的樂橙。一次在無意間,看到了視頻裡有虐童情況,便持續關注了一個月,然後向王華禮爆料了。

這名爆料人在王華禮手機上輸入了賬號密碼登陸,此後王華禮大約打開了3-4次,每次都能觀看最近5天的監控視頻,他把虐待女童的段落都下載了下來。但在幾次打開後,他就無法登陸系統了。

“應該是被對方發現我異常登陸,他們修改了密碼。”

王華禮在發現自己無法登陸後又聯繫了爆料人,該爆料人也表示自己曾用過的密碼無法登陸這一賬戶,二人從那之後沒有再查看過這家人的監控視頻。至於爆料人的具體身份及聯繫方式,王華禮則表示對方不願表明身份,也不願接受公開採訪。

鄰居:打人夫妻關係不和

昨天(23日)下午,記者來到位於寶安區西鄉街道徑貝新村,通過多方詢問終於找到涉事家庭租住的地址。在村中一棟自建樓的二樓,陽台仍能看見大人小孩的衣物未來得及收入室內。

據附近街坊介紹,父親劉某華平日熱情健談,人緣較好,平時也沒有在公開場合見到他或者其妻子陳某文用過激的手段教育孩子。

但有街坊提到,劉、陳二人平時夫妻關係不和,還曾毆打過妻子陳某文,弄得鄰裡皆知,據此推測,二人因此拿年幼的孩子出氣。

對於為何其家中安置了攝像頭,有街坊表示,此前與劉某華喝茶打牌時,曾看到他用手機連接家中監控,查看孩子的情況,並督促他們完成作業。

公開視頻是否侵犯隱私?

如果不是監控視頻洩露,涉事女童在家中的不幸遭遇或許還不為人所知。

按照視頻發布者及剪輯者的說法,視頻的來源主要是因為劉某的家庭監控App賬號密碼外洩。儘管虐童的行為值得曝光和譴責,但是爆料者私自登陸他人賬號,並下載和發布視頻的做法,又是否妥當呢?

“這名牌友和視頻爆料者構成對打人者隱私的侵犯。”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張新寶告訴記者,如果牌友是無意中了解到情況,更穩妥的做法應當是到警察局報案。

中國政法大學副教授朱巍認為,雖然牌友的目的是阻止家暴、保護孩子,但是這種登陸他人賬號、下載他人家中監控視頻的行為,已涉嫌侵犯他人隱私權。朱巍說:

“他獲得監控視頻的方式是不合法的。現在曝光的是孩子被家暴的情況,如果他還看到了家中其他的生活情況呢?家暴必須得到製止,但這樣的舉報方式也有待商榷。 ”

不過,也有專家持不同觀點。廣東金美律師事務所律師劉付漢文對記者表示,視頻拍攝於打人者家中,看起來屬於隱私,但是爆料者發布的虐童視頻,即便屬於隱私,也是非法隱私。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確定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2款規定:

“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侵害他人隱私或者其他人格權利益,受害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在劉付漢文看來,由此可以推斷法律保護隱私權的前提是加害人“違反社會公共利益、社會公德”。而視頻爆料者的做法反而是符合正義或符合道德評價的,因此不算是侵犯隱私。

京衡律師上海事務所副主任、高級合夥人鄧學平表示,爆料者發布視頻的行為,嚴格從法律講有侵犯隱私之嫌,但這是為了保障一項更為重要的權利。

“女童父母的虐童行為涉嫌犯罪了,在女童的生命權和健康權之前,其家長的隱私權並不需要過分糾結,否則豈不是在縱容更大的惡行?”

鄧學平稱,

“在這個案件中,應該優先考慮如何救助女童。”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