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媽後,女人除了上班工作,

還肩負起了養育孩子的重任,在你本來筋疲力盡的時候,

孩子卻總有各種各樣的的問題出現,這些問題都會讓你崩潰……

什麼專家的教育心得、家庭教育書上說的各種辦法,

面對一個鬧騰搗蛋、磨蹭、懶散、不愛學習的孩子,全都不堪一擊。

只能傾盡全力,河東獅吼!

但是,作為孩子最親近的父母,

你的“大吼大叫”只會給孩子帶來無盡的傷害。

前幾天給孩子講述了德國有一本非常出名的繪本

《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深有感觸。

繪本講的是以一隻可愛的企鵝寶寶口吻

向我們講述了它和它媽媽之間的非凡經歷。

“今天早上,我媽媽發脾氣,衝著我生氣地大叫。

結果,嚇得我全身都散開飛跑了......

我的腦袋飛到了宇宙裡,我的肚子落入了大海裡,我的嘴巴插在了高山上。

最後發脾氣大叫的媽媽又將我找了回去,將我修補好。

媽媽跟我說對不起,我也原諒了媽媽。”

在父母吼叫傷害中的孩子,內心充滿恐懼,甚至會瑟瑟發抖,

他們只有靠著天馬行空的神遊來逃避令人恐懼的現實世界。

中國首屆十大傑出母親稱號獲得者劉素敏說:

這世上有一種東西是百害而無一利的——那就是發脾氣。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

在同一個屋簷下生活,父母的情緒處理,思維模式,

行為方式,不知不覺會在家庭裡形成一個文化氛圍,

子女會潛移默化地深受影響,

以至於在成年後帶有父母情緒行為的所有印記,

甚至會復制父母的種種幸福或不幸的“故事”,這就叫做心理文化遺傳。

全球著名“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認為:

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種聯繫有會影響每個人一生。

在人格初步形成的0-3歲,基本就是父母為他營造的家庭環境。

當父母感到生氣、疲勞、沮喪的時候,最容易將脾氣對孩子爆發。

儘管這只是一時之氣,很快就會過去,

但那種緊張、焦慮、恐懼的情緒會深深的影響孩子,

孩子放佛置身於一個充斥著負面情緒的環境中,

這會給孩子帶來很不好的影響。

前段時間,著名演員小陶虹在綜藝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有一天出門前,女兒突然把一杯牛奶砸在地上,

陶虹下意識的大吼孩子“你怎麼能這樣?”

女兒突然一哆嗦,怯生生地看著母親,一言不發。

孩子是嚇壞了,嚇得哭都不會哭了。

看到女兒臉上的茫然,陶虹忽然意識到才意識到

大吼孩子是一件多麼愚蠢的事!

女兒是無心之失,還是想引起自己的注意?

自己不小心做錯的話,孩子也會很害怕,媽媽吼她,會不會更加害怕。

陶虹繼續往下講講,改正錯誤的機會很快就來了,沒多久女兒又把牛奶砸在地上。

這一次陶虹沒有吼孩子,而是上去緊抱住孩子,

這時孩子哇的一聲就哭出來了。

“當所有的人你批評他的時候,他都會遠離你。”

“只有她在越說她的時候,她越來抱你,她給你的是百分之百的信任和愛。”

父母們是時候審視自己了,改變教育方式,從學會控制自己的壞脾氣開始吧。

當你又想發脾氣的時候請嘗試以下幾下方法,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用平等、溫暖、理解和愛去對待自己的孩子,

你會發現,你付出了這些,收穫的遠遠要大於這些。

01

半小時效應

給自己立個規矩,不管有多憤怒,都不馬上發作,

即便無意中發作了,也要馬上收住,

告訴自己等半小時,一切都等到半小時後再說。

在這半小時裡,一定要去做點別的事,

凡能讓自己感覺好些的事都可以做,

比如瀏覽網頁、玩遊戲、吃東西、

到外面走走、洗個澡或給好友打個電話等等。

一當孩子不聽話時,“暫時走開”冷靜過後再用新方式溝通,

會比不斷吼他“快點收玩具!”更有效率。

02

發現真正的問題

面對孩子讓你生氣的行為,不著急發脾氣,

而是應該把焦點放在孩子身上想一想,他這反常行為背後的原因,

這完全可能是事出有“因”的。

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心情不好,

或者僅僅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亦或者孩子根本不知道正確的做法?

那麼提醒自己冷靜下來,試著去滿足他背後的需要,

而不是放大你的憤怒和負面情緒。

03

善用“還好”、“幸好”、讓怒火轉彎

忍住不罵小孩真的很難,因此不妨把這三個轉念詞

當成內心OS的新口頭禪,

好比:

“天啊,他把整瓶牛奶都打翻了……

還好不是玻璃瓶……至少他是想幫忙”

“天啊,我好累,幸好再過3小時就是睡覺時間……還好不是12個小時。”

04

發完脾氣要道歉、要表達愛

如果你對孩子發脾氣了,

事後一定要和孩子承認自己在剛才那個瞬間失去了自控力。

你愛孩子,孩子也是愛你的。

你尊重他,他會尊重你;你願意傾聽,他才願意跟你溝通。

toutiao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