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代武俠大家、文學大師金庸先生辭世別去,享年94歲,
讓無數武俠迷深深懷緬,引發了一代人集體的青春回憶。
斯人已去,言笑長存。
金庸先生寫就的大量經典著作,
影響深遠、耐人回味,是一筆無可複刻的精神財富。
透過他筆下刀光如夢的熱血江湖、纏綿悱惻的愛恨情仇,
我們無不折服於先生博古通今、學識淵博的驚世才華。
作為父母的我們,不禁掩卷沉思:
是什麼,成就了一代“文壇聖俠”?
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一個如此出色的人?
金庸的家,也不是什麼高端學區房,
他小時候住在海寧縣的一個小鎮上,上的是鄉鎮小學。
中學也是因為戰爭等原因,換了好幾所,都不是什麼名校。
但是,在金庸的家裡,光書房就有三間!
房裡書盈四壁,什麼古書名著、新文藝作品等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金庸很小的時候,就習慣埋首書堆,從中大獲裨益,日漸才高識遠。
而他的父母,也是“書蟲”一族,對書有著熱情的推崇:
- 父親給他買禮物時,十有八九都是書;
- 而母親呢,最喜歡用《紅樓夢》裡的回目詞跟孩子玩遊戲……
這樣的家庭氛圍,無疑是一片優良的土壤,
讓小金庸盡收菁華、蓬勃成長,擁有一腔才情,一心超然,
即使身處顛沛流離,仍然曠達灑脫,化成精彩絕倫文字,笑傲文壇。
作家麥家曾言:
閱讀有什麼好處,不讀書的人是不知道的。
因為不讀書,你可能連自己都不認識,
因為讀書,你可能了解所有人,包括五百年前和五百年後的。
而著名作家雨果則說:
書籍是造就靈魂的工具。
金庸家的書房,讓他與書邂逅,與字結緣,
是他文學成就的“發源地”,造就了他有趣而卓越的靈魂。
這一點告訴我們:
給不了孩子學區房,並不要緊;
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給孩子一間書房,
或者一個能看書的氛圍與空間,
讓他養成閱讀的習慣,從書中獲得良好的“營養”與“能量”。
優秀的孩子,都善於思考,知識廣博,競爭力強,
這些孩子,無一例外,他們都是用“書”餵養大的!
2
愛閱讀的孩子有多賺?
前不久,《中國好聲音》節目圓滿落幕,
導師李健因其出彩的表現,成為備受關注的“亮點”,常登熱搜。
無論是“清華學霸”,還是“音樂詩人”,李健身上始終有一種恬淡清冷的沉靜。
他談吐不俗,金句頻出,又幽默睿智,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儒雅君子。
當學員談到“老師的老師”該如何稱呼時,
庾澄慶說叫“師祖”,李健張口即說:“老師的平方。”
當討論到哪位導師最懂吃時,李健說:
我寫過《貝加爾湖畔》、《松花江》、《撫仙湖》,那裡面有的是吃的,都是魚!
李健還是導師裡最愛說成語的那一個,對音樂的理解更是獨到又中肯。
這些談吐與修為,並非“人設”,而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的長久積澱。
李健是一個超級“書迷”,在節目裡,
可以看到他家中藏書極多、極廣,而他在介紹那些書時,兩眼放光滿是“愛意”。
甚至,在錄製節目時,他會帶著書本上場。
他說:
所謂讀書的意義,大概就是讓人眼界更開闊,
對自我有更清醒的認識,而不至於狂妄。
一個人讀的書越多,越會意識到自己的匱乏。
可以說,他的成就與境界,
是一本本書堆砌出來的高度,更是一頁頁靜讀打磨而成的深度。
這一切,跟他所受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
還記得那個在節目裡,因為“最強飛花令”而驚艷全場的“小才女”賀莉然嗎?
她簡直就是“別人家孩子”的強化版!
這跟她自小愛看書有著莫大關聯:
- 在牙牙學語時,媽媽就給她讀詩;
- 她稍大一點,就自己滿屋子找書看。
- 她看過的書不計其數,也讓她變得博學多才。
作家三毛說:
讀過的書,哪怕不記得了,卻依然存在著。在胸襟的無涯,在精神的深遠。
而美國心理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
有44%左右的天才男童和46%的天才女童,在5歲之前就開始閱讀了。
可見,閱讀對孩子而言,有多重要!
它能最大程度開發人的智商情商,陶冶人的心靈品格,給孩子一個豐富多姿的精神世界。
一個博覽群書的孩子,學識廣博、眼界開闊、心境從容,會擁有一個明朗可期的優質未來。
3
父母決定了孩子的“閱讀力”
“我裝了那麼好的書架,買了那麼多國學經典、世界名著,
還有漫畫書,可是,為啥這熊孩子就是不愛讀書? ”
提起讀四年級的兒子,同事阿芬一臉無奈。
她給孩子打造了一個正經八百的書房,
裝了雅緻的書架書櫃,買了一堆“精神糧食”的書籍,希望孩子養成閱讀的習慣。
沒想到,半年過去,新書蒙了微塵,可她兒子卻沒看過幾本,
有一本還是在她發脾氣“威逼”,孩子才匆匆翻著囫圇看完,應付阿芬的。
她說,孩子一有空,就是看手機。
他並不沉迷遊戲,就愛看上面的各種新聞、小影片,
或者在同學群、班群裡呆著,和大家說話。
阿芬覺得這是虛度時光。
但她跟兒子講了很多遍,甚至發火沒收他手機,
他都沒法好好看課外書,課本也看得不走心。
書房成了擺設,阿芬很苦惱。
有一回,幾個同事去阿芬家聚餐,大家這才感覺,
阿芬兒子不愛看書,跟他們夫妻倆有很大關係。
阿芬平時自己不怎麼看書,看的都是手機和電視,而阿芬老公則喜愛玩網游。
他們都要求兒子愛書、看書,在兒子小的時候,
並沒有特意地去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繪本什麼的都很少買,
也沒好好跟孩子講過什麼童話、寓言小故事。
“我們很忙啊,哪有心思去弄這些。”阿芬說。
阿芬忽略了,孩子是最會模仿父母的高手,
她和老公沒有表現出對書的熱愛,沒有很好地誘發孩子的閱讀意願,
更沒有在意孩子的感受,跟他好好溝通——只一味“逼迫”他看書,起不了多大作用。
還有的爸媽,認為只要孩子成績好,就萬事大吉,多讀課外書就是“不務正業。”
我女兒的一個同學說,她媽媽特討厭她看任何課外的“閒書”,怕她會浪費時間。
書房並不能代替閱讀,成績也不能等同於見識,
一個孩子真正的閱讀“起點”和知識“輸入口”,是要靠我們用心去激發的。
韜奮基金會理事長聶震寧曾提出過“閱讀力”這一概念,
他認為:閱讀力就是一個人的學習力、思想力和創新力。
一個孩子“閱讀力”的根基,是與他朝夕相處的父母,是耳目濡染的家庭環境。
有人說:“閱讀是最浪漫的教養,是門檻最低的高貴。”
深以為然。
在孩子麵前,放下手機、關掉電視吧,
就算是裝個樣子,也要堅持每天都帶著孩子,
捧起書本,安靜沉潛在文字的“桃花源”裡。
只有這樣,日積月累,才能讓孩子逐漸見識到書裡的氣象萬千,字裡的磅礴靈動。
4
窮養富養,不如“書養”
書籍,是一個人的精神底色和眼界格局,是一個孩子最好的“起跑線”。
著名腦科學家洪蘭認為:運動、遊戲和閱讀這三項活動,可以激活孩子的大腦。
她說:
閱讀是讓孩子靜下心來深入看世界,它是孩子智力發展的無限延展。
而在TED演講,愛好閱讀的女孩Ann Morgan以《不讀書的人輸在哪裡?》
為主題,講述了自己的讀書經歷,她最大的感受是:
如果你想閱讀整個世界,你要以一種開放的和謙卑的心態
去迎接它,那麼整個世界就會來幫助你。
愛書的人,永遠精神富足、心靈輕盈,能與整個世界溫柔相對,贏得更多。
美國詩人狄金森說過:
沒有一艘船,能像一本書,也沒有一匹馬,
能像一頁跳躍的詩行,把人帶向遠方。
給孩子一本書,而不是一個手機、一台iPad,讓書成為孩子最有趣的“玩具”。
和孩子一起讀書、一起交流吧!
你愛書,他就愛書,一同體驗閱讀的快樂,探尋那個世界的美好!
窮養、富養,都不如用書“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