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知名心理學家、弗羅裡達州立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羅伊·鮑邁斯特(Roy Baumeister)曾在一篇被引用了超過5300次的重磅論文中指出,「 壞的力量比好強」(bad is stronger than good)。
他說,人類的大腦生來更關注危險和消極的事物。這一點的進化意義非常突出—— 關注危險的事物更有利於早期人類的生存。
也就是說,從進化上來說, 積極的事物和消極的事物無法互相抵消,因為它們對於大腦來說性質根本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在網上買東西,多少條好評都比不過一條差評帶來的惡劣影響。那麼, 對孩子說一句刻薄的話,要多少句好話才能彌補呢?

更可怕的是,長期的言語暴力的確會改變孩子的大腦,影響他們的智力。
哈佛醫學院附屬美國頂尖的精神病專科醫院——麥克萊恩醫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學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是這個領域的專家,十幾年來,他的團隊對父母言語攻擊的長期傷害進行過大量研究。
他的團隊發現, 父母如果經常用言語辱駡孩子,他們事後的安撫不會起到消除影響的作用。即使事後父母通過溫情脈脈彌補孩子,他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依然無法煙消雲散。

你可能也有這樣的經歷——不管父母事前事後給過你多少好處,表揚了你多少次,但是他們說過的傷人的話留下的傷疤依然會時常作痛。
包括 Teicher 在內的許多學者的研究還發現,生命早期受到父母的言語暴力的孩子 在成年後更有可能出現抑鬱症、焦慮症等精神問題。
這或許就是許多人常說,「 父母在等我們道謝,而我們在等父母道歉」的一大原因吧。

這時候,肯定有不少父母要說了:「我是想好好說的,但就是說了1000遍,孩子就是不聽,我才吼的……」
那麼,首先,我們來分析下,孩子不「聽話」的原因吧!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的
孩子的大腦發育特點決定了, 他們是隨時沉浸在當下的,這就是他們磨蹭的根本原因。
你可以讓孩子停下手裡的事情,看著你,這時再和他講話。否則,很多時候孩子沉浸在做事情中,真的會沒聽見你的話。

第1頁第2頁
[圖擷取自網路,如有疑問請私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