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做飯時,正在把玩著手中的化石的八歲的兒子忽然問我:“媽媽,我長大後會成為有錢人嗎?”

我問兒子:“你是怎樣想的?”

兒子說:“爸爸說只要我想就可以。”

我關掉了爐灶上的火,坐到兒子的身邊,問:“那你想嗎?”

“我想,但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成為有錢人。我周六賣檸檬汁也只能賺幾塊錢。”兒子沮喪地說。

“你還記得前幾天來我們家幫我們剪樹,修建草坪和清洗石板的幾個墨西哥人嗎?”我問。

兒子點點頭。

“這五個墨西哥人只有一個穿綠色衣服的跟媽媽談話,另外四個墨西哥人一直不說話,你知道為什麼嗎?”我問。

“因為只有那個穿綠色衣服的會說英文。”兒子說。

“對的。但幹活的卻是另外四個人。綠衣服的人跟媽媽談好價格後就離開了,直到最後完工了才回來收錢。他是老闆,另外四個都是給他打工的。”我說。

兒子有點憤憤不平:“老師說很多老闆都對工人不好,他們應該給工人漲工資。這個綠色衣服的太懶了,只讓別人幹活他不做。”

等到他們的辦公室遍布美國各地,成為家喻戶曉的園林公司時,他們可能就會上市,上市簡單解釋就是允許所有人投錢到他們公司來,公司用大家買他們股票的錢來發展壯大,公司賺錢的時候買他們股票的人也會賺錢。

但買股票的人賺的是小錢,但綠衣服的老闆,卻可能因此就像滾雪球一樣,賺了幾十個億或者幾百個億。這時候他就實現了財務自由,也就是不用怎麼幹活都能賺錢。

於是他會在海邊買個大房子,經常曬曬太陽打打高爾夫球,但公司卻仍然能源源不斷地為他賺錢。

“我有點不明白。”兒子對上市和股票等沒有概念,撓撓頭說。

我解釋說,“這就好比說,今天媽媽需要20美元去買一塊非常漂亮的化石,這塊化石我很有信心我可以40美元賣出去。但我手頭上沒有20美元,於是我建議你和妹妹每人給我10塊錢,我給你們一張紙寫明你們投入了10塊錢。”

“等我一周後賣掉化石,你們憑手中的那張紙可以從我這拿到每人12塊錢,那樣你們就什麼事都沒做,只是因為投入了10塊錢就賺了兩塊錢,我自己則一分錢沒掏出來靠用你們的錢買入賣出就賺了16塊錢。你們手中的那張紙,我們就稱它為股票。”

“而如果很多其他小朋友聽說了這件事,於是都拿10塊錢給我,希望一周後從我手上賺兩塊錢。如果有50個小朋友找我,那我就有500塊,我把500塊買了各種各樣的化石或者其它東西,以1000塊把它們全部賣光,然後我就把小朋友們投入的10美元和他們賺的兩美元還給他們。”

“而有的小朋友拿了錢很高興就花光12塊錢買糖去了;有的小朋友卻想賺更多的錢,於是又把10塊錢重新投入給我,只花兩塊錢買糖吃;而有的小朋友忍住想吃糖的沖動,把12塊錢都投入給我,還向他的爸爸媽媽多借10塊錢,答應還錢的時候多還一塊錢,然後把12+10塊錢等於22塊全部投入給我,一周後賺取更多的錢。”

“我在沒有任何錢的情況下借你們的錢來賺了16塊錢,並且越賺越多,這就是賺錢的最高境界,叫‘錢生錢’。而且錢生錢就像滾雪球一樣,會越滾越大。你們投入10塊錢什麼事都不用做就可以賺2塊錢,而你們剛好手上有10塊錢沒什麼用,你們願不願意給我投10塊錢?”

“我願意!”旁邊的妹妹終於搭了腔。哥哥瞪了妹妹一眼,對我說:“可是,你賺了20塊錢,怎麼能只分給我2塊錢呢?”

“你這個想法非常好!但在你還沒有能力賺20塊錢的時候,你可以先賺兩塊錢。綠衣服的老闆最開始並不能每小時賺幾十萬美元,而是每小時賺220美元。”

成為有錢人的關鍵是

“不斷思考

“但只要他不是一個甘心於只賺每小時220美元的人,他就會不斷地學習提高自己,不斷思考怎樣才能賺更多的錢,不斷地嘗試新的方法,不斷地聘請有才能的人為他做事。”

“而那些每小時只賺20塊錢的剪草工人,如果他們懂得思考為什麼老闆能賺更多錢,他們就會開始去學習英文,去學習如何與人溝通開發客戶,學習怎樣改變自己的想法不斷地賺更多的錢,而不要只是覺得每小時能有20美元就很高興,認為已經足夠了。”

“聽我講了那麼多,你現在覺得要成為有錢人最重要的是什麼?”我問。

“我知道了!爸爸說的是對的!只要我想,我以後就能成為有錢人!我的老師每天都誇我‘good at thinking’,我一定會成為有錢人的。就像那個綠衣服的老闆一樣。”兒子忽然頓悟。“我要告訴爸爸!爸爸在哪裡?我能跟他視頻嗎?”

“爸爸回中國去找投資人了。等爸爸回來,他會好好跟你講講他都做了些什麼,或許你可以給他一些建議。”我說!

“太好了!媽媽!我決定把我們挖回來的化石擺攤賣掉,每件賣2美元。那我就可以賺到一筆錢,然後我再想辦法讓我的錢生點錢。”兒子轉向妹妹興奮地說:“妹妹,你能不能幫我在家門口擺攤?如果化石賣出去了,我就給你兩塊錢一天。”

“耶——”妹妹歡天喜地,恨不得馬上幫哥哥賣化石去!

我抱了抱這兩個仍然沉浸在賺錢美夢的孩子,打開爐灶繼續生火做飯。心裡很高興,學校教育常常只教育孩子好好學習上好的大學找到更好的工作,誰能知道社會這個食物鏈,拼的往往不是知識,而是財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