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對於電玩的興趣,跟我小時候愛看漫畫的情況很像。因為遊戲中有他的天份能呼應的趣味,在這件事上讓我看到他的意志力和解決問題的耐性。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電玩,喜歡電玩的也不見得每一個都能解決遊戲時遭遇的困難和硬體設施不足的窘境。

在所有家長都在想辦法制止孩子「不要接觸電腦、電玩」的這個時候,我對這件事並不嚴格。雖然我也跟大家一樣,不想要孩子被網路世界綁死,要孩子別活在虛擬遊戲中。至少看看漫畫吧? 看看媽媽以前沉迷的世界也好。

其實在我成長的世代,小學階段的孩子看連環漫畫,是被整個社會、家長、學校所反對的,大人可以提出一百個理由告訴我們為何不好,但是我們只有一個理由─喜歡看啊!

稍微看一點還行, 若是看整套整套的大部頭漫畫, 很容易遭致父母責罵。可是,漫畫怎麼可能只看一本呢? 一定是一本接一本連續看下去的呀!記得我小時候愛漫畫也愛看電視,看電視看多了一樣會被唸。但我寧願看電視也不情願跟父母出去郊遊! 我清晰記得當時的感受,那些東西就是吸引我,但小時候的我說不出為什麼? 後來自己慢慢體會出那些電視節目、漫畫故事裡的趣味是,我與內在的興趣能互應的。或者說這些大人看不上眼的幼稚內容,能一再的喚醒我潛在的天份。

我兒子對於電玩的興趣,跟我小時候愛看漫畫的情況很像。因為遊戲中有他的天份能呼應的趣味,在這件事上讓我看到他的意志力和解決問題的耐性。並不是每個孩子都喜歡電玩,喜歡電玩的也不見得每一個都能解決遊戲時遭遇的困難和硬體設施不足的窘境。但我看到兒子運用google 搜尋、運用youtube 找專家解釋影片為自己解決問題,讓我很驚訝。他為了瞭解更多,一個人默默的用翻譯軟體查英文、寫英文與外國人對話,讓我懷疑孩子為了電玩而產生積極學習的態度,我是否應該鼓勵他?

我不喜歡限制小孩,原因也在於我個人的經驗。有些小孩天生很清楚分寸,這種氣質的孩子一旦被制約了,就可能顯得事事膽怯。我自己就是那種只有完全自由的環境下,個人的潛力才敢發揮出來的膽小鬼。就像有人站在我後面看我寫考卷,我一題也答不出來。站在我後面看我畫圖,我連一張也畫不好! 即使站在後面的人什麼話也沒說,那種限制感影響了我整個思緒的靈活度。

所以我覺得限制是一件很討厭的事情。

當自己成為媽媽, 我希望在「限制」的另一面, 改以「講信用」去加強兒子的自律。他什麼都可以玩,但是我們會有協議,要講信用,他自己決定玩到什麼時間、做到什麼程度,自己講的就要遵守。(一次又一次的訓練「講信用」,當然有時候成功有時候不成功,但「成與不成」兩種狀態,都是很重要的學習過程。)他沒有燒壞腦子也沒有缺少想像力,目前為止,功課也很好且熱愛運動,兒子很希望自己是宅男(以為宅男是一種工作可以一直玩電腦),也同時聲明在玩過Minecraft(創世神電玩)之後,他未來要當建築師。

我容許所有可能性同時進行,做好心理準備。像我這樣帶孩子,有可能帶出一個眼睛很糟、沉迷網路、體弱虛胖、事不關己的宅兒;但另一方面我仍確信,育兒教養的方法,是來自於你對自己的孩子的瞭解,以及親子間合作的最佳狀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