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谷小路」(VAN GOGH PATH),是會發光的自行車道。

荷蘭人的創新設計能力冠全球,該國藝術家Daan Roosegaarde最近和他的團隊打造驚艷國際的「光之門」,運用表面有許多細小稜鏡的特殊材料,製成複合式金屬條,只要有些微光照,就會反射出優美的光芒,被照亮的建築,就是荷蘭著名的攔海大壩。

一般的建築外立面想要漂亮,都用燈光打亮,或用LED輪廓燈勾勒出建築線條,但是耗電甚鉅,且造成光汙染,Daan Roosegaarde則提出優異的替代方案。荷蘭的攔海大壩長達32公裡、寬9米,1932年就蓋成,每天有2萬輛車經過,他運用光的藝術,讓單調的大壩展現新風貌。

「光之門」(GATES OF LIGHT)利用60個閘門需要翻新修復的機會,在混凝土上鑲嵌特殊的材料,只有被車燈照到才會亮起,這個靈感是受到蝴蝶翅膀的光線反射啟發。既美化了建築,也節省了能源,還減少污染,一舉三得。

他在攔海大壩的作品不止這個,他利用發光藻類製作一種發出螢光的藝術品「螢光自然」(GLOWING NATURE),在大壩一處地堡內發出淡藍色螢光,極具奇幻色彩,吸引上千名遊客到訪。

大壩的另一處還有個「風鳥」(WINDVOGEL),透過漂浮在空中的風箏拉動150米長的纜線,與地面站台連接,透過風的一推一拉,以類似自行車發電的原理把線纜的拉伸而轉變成電力,纜線發出綠色螢光,讓攔海大壩的天空更具詩意。

荷蘭獨一無二的創新,也展現在普通道路上,同為Daan Roosegaarde設計的「梵谷小路」(VAN GOGH PATH),是會發光的自行車道,路面鑲嵌有上千顆特殊會發光的小石頭,白天吸收光線,在晚上就能發出藍綠色螢光,非常浪漫。

這項技術也運用在公路上,「智能公路」(SMART HIGHWAY)用發光粉末製成發光塗料,可代替現有車道線,在一整天暴露在陽光下後,晚上可發光8小時,不但降低用電成本,更也讓車道增添詩意,加上其他的智慧功能,屢獲設計大獎。

路面鑲嵌有上千顆特殊會發光的小石頭,白天吸收光線,在晚上就能發出藍綠色螢光。

「光之門」(GATES OF LIGHT)利用60個閘門需要翻新修復的機會,在混凝土上鑲嵌特殊的材料,只有被車燈照到才會亮起。

這個靈感是受到蝴蝶翅膀的光線反射啟發,表面有許多細小稜鏡。

荷蘭的攔海大壩長達32公裡、寬9米,1932年就蓋成。

「螢光自然」(GLOWING NATURE)極具奇幻色彩,吸引上千名遊客到訪。

利用發光藻類製作一種發出螢光的藝術品。

「螢光自然」就在攔海大壩一處的地堡內。

「風鳥」(WINDVOGEL)也為攔海大壩帶來異色風景。

「風鳥」的纜線發出幽幽的綠色螢光。

地面有機台,是高空風箏的主要發電機。

在一整天暴露在陽光下後,晚上可發光8小時。

「智能公路」(SMART HIGHWAY)用發光粉末製成發光塗料,可代替現有車道線。

「智能公路」除了發出螢光,還有許多特殊智慧功能

「智能公路」已實際運用在部分路段。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