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香香軟軟的,寶媽看到總想親一親、抱一抱,不肯撒手。有人說小寶寶多抱抱好,可以培養親子關係,又有人說經常抱寶寶,會影響寶寶脊柱發育,要讓寶寶多躺。寶寶到底多抱好還是多躺好呢?專家研究發現:嬰幼兒時期多抱抱,長大聰明獨立社交好。

月子裡的時候,我媽為了讓我好好休息、安心產奶,基本不讓孩子待在我身邊,每次喂完奶,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抱走。

我們家的月嫂每天空下來的那點功夫,也不忘給我安利育兒之道:不能抱著睡,月子裡規矩就該做好!

婆婆來了,更見不得我抱孩子,總是叨叨她的金玉良言:

真是讓人迷茫啊,我這點 純然的母親天性,難道就錯了嗎?

等到孩子再大一點,會說話了、會走路了,鋼鐵直男爸爸也找到了存在感:總喜歡跟孩子說,

於是,不管是孩子生病的時候、入睡困難的時候、還是情緒失控的時候,想要「抱抱」似乎都是「不夠勇敢」,而我這個 只是想要抱抱孩子的老母親,更是被扣上「慣壞孩子」的罪名。

結果呢?孩子現在5歲,睡覺還需要抱著自己的小紗布巾,去幼稚園也必需帶著,不帶就無法入睡,而且他吮吸拇指的頻率和用力程度,都遠遠高於其他寶寶,最後拇指上各有一個大大的腫包。

我真的很後悔,讓我的孩子自己去尋求安撫的方式,而不是媽媽的擁抱。

擁抱真的會慣壞孩子嗎?

答案是: 不會!

不僅不會, 多抱抱還能讓孩子更聰明、更健康。

美國心理學家曾經做過這麼個實驗:他把幾隻剛出生的小猴子從出生第一天就和母猴分離,放在一個籠子裡,並在籠子裡放了兩個「代理母猴」。

這兩個母猴,一個是用鐵絲編制的,身上掛著奶瓶;另外一隻使是用絨布做的,卻沒有奶瓶。

接下來的165天裡,小猴們除了喝奶,其餘 大部分時間都依偎在絨布猴媽媽身上,甚至受到驚嚇的時候,第一時間也都是奔向絨布猴。

所以你看,「有奶便是娘」這句話一點道理都沒有。 對孩子來說,有愛、有溫度、能給予擁抱的才是媽媽。

更重要的是,媽媽的擁抱傳遞的愛的信號,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很重要。

發展心理學和全腦教養法的觀點都表明, 擁抱能給予孩子的安全依戀有多重要。只有一個充滿安全感孩子,才會願意主動探索,而主動探索是學習力的關鍵因素。

更何況,快樂的親子時光能讓孩子大腦大量分泌多巴胺,加強腦細胞之間的溝通。在兒童期以及嬰兒期,情緒幸福感,對個體的成長和健康來說都具有深遠的影響。

感謝科學,為母愛的本能撐了腰!

也許,現在開始,擁抱自己的孩子,還來得及。

有天看書的時候,無意間翻到了黛安娜王妃的一些故事。

她的兩個兒子在回憶起媽媽的時候,滿懷深情的這樣說到:「我還能感覺到她的擁抱,她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哪怕她已經離開了那麼久,孩子依然記得媽媽擁抱的溫度。

而黛安娜生前最大的遺憾,就是從來都沒有得到過一個爸爸擁抱:「父親從來不會擁抱我,或者任何一種親密的舉動。」

貴族出身的黛安娜仍渴望愛

一個擁抱,成為了兩代人的心頭的美好和遺憾。

擁抱能表達我們對孩子的愛,它單純直接、出於本能,我們為什麼要吝嗇呢?更何況,當你把小小、軟軟的孩子抱在懷裡時,那種溫暖的觸覺、流動的愛意,別說孩子了,對大人來說,不一樣是滿足幸福得讓人想要嘆息嗎?

回想養孩子這5年多的時間,才發現 孩子對我的愛天然又純粹,而且他給出愛的樣子,比我好看多了。

他需要我陪在他身邊,他很高興能引起我的注意;當我看著他並且和他在一起的時候,他比玩任何玩具都要開心要投入;當他晚上去睡覺時,他多麼希望我不要離開;當他還在喝奶的時候,我去吃個飯他都願意跟我坐在一起,雖然他什麼都吃不了。

孩子一天天長大,終有一天TA的身高、體重、意願……已經不適合跟你抱抱了。

現在,我們說:「我沒有時間!我不能!我忙!」然而,我們心裡所想的卻是:「必須糾正他想要抱抱的心,不然的話,就成為他的奴隸了。」

蒙台梭利阿姨早在好幾十年前就提醒我們,「現在如此深厚地愛我們的兒童終將長大,這種愛終將消失。 到那時,誰還會像現在這個兒童那樣愛我們呢?」

孩子如此全心全意依戀著你的擁抱,這樣的時間是短暫的。 趁現在,我們都還彼此相愛,我們的身體都如此適合擁抱彼此,多抱他一會,慣不壞的。

別等到某一天發現孩子長大了,才悵然若失:啊,我還沒抱夠呢!

[https://youtu.be/apzEGarDiII]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