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藍可兒離奇死亡的新聞, 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因為案發前藍可兒在電梯內的離奇舉動和案發酒店驚人的“百年兇殺傳統”而陷入無法化開的迷霧之中。
事發後幾年,依然經常看到有人會在微博上蹦出一句“坐電梯嚇死了,想到藍可兒”,“住酒店嚇死了,想到藍可兒”,“去洛杉磯玩嚇死了,想到藍可兒”……
總之,被嚇的不輕的少女們,在2013年後的人生道路上,動不動就會想到藍可兒,給生活留下巨大陰影,當然也有一些膽大的,他們不但不害怕,還非要去恐怖的案發地Cecil酒店一游。
《藍可兒之旅》的故事,也就從這裡開始。受到國內大環境的約束,國產恐怖片一直受到頗多詬病。最為典型的就是“無鬼”,情節俗套,內容空洞,演員演技不忍直視等,於是紛紛淪為驚悚懸疑之類,極少真正稱得上恐怖靈異。當然,至於究竟是否有驚悚懸疑色彩,能不能吸引觀眾,便又得另當別論了。
《藍可兒之旅》卻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常規,拿出了一些視覺特效來製造恐怖氣氛,雖簡單粗暴,卻讓人眼前一亮。
在常規的音效、畫面以及故事三個製造恐怖氣氛的方面,故事無疑是本片最大的亮點與驚喜,這一點與電影本身無關,卻必須感謝這樣一個團隊選擇了這樣一個很好的題材,並作出了迎合觀眾的解釋。
該事件引發了諸多猜測,一時間眾說紛紜,而影片恰恰選擇了最能滿足大眾獵奇心理的解釋對影片以“靈異事件”來作處理。在這一個角度,我們應該慶幸它沒有全盤妥協,沒有完全服從於那些模式化的條條框框,於是,走出了自己的一條道路。
開篇廢棄的大樓裡女主拍攝喪屍咬人的開場雖然沿襲了一貫的喪屍片布景和主觀鏡頭,但是作為國產微電影已讓人眼前一亮,且作為與影片主題不沾邊的插曲已經頗有誠意了。
第二個有意思的場景是塞西爾酒店與吧台女郎謀面的一幕,這一幕使人聯想大師斯坦利·庫布裡克的經典恐怖片《閃靈》,同樣空曠的酒吧,同樣的色調,同樣神秘的邂逅。
當兩人關於價值觀的討論時,酒吧女郎的態度就說明她要麼是個智者的引路人身份,要麼就是已故的過來人身份,我一度認為她是類似天使負責鎮壓酒店惡靈或者平衡正邪力量平衡,引導人物命運走向的某種存在。
隨後的電梯拍攝視角落入俗套,在頂角俯拍是以攝像機的視角拍攝的,電影《電梯裡的惡魔》是完全可以拿來學習的。進入房間以後關於”聖經如果開著就立刻離開"的噱頭本可以延伸信仰選擇和宗教褻瀆之類的內容,竟然沒了下文。
隨後金發小女孩在走廊裡的出現,則完完全全聯想到的就是《閃靈》,其實走廊的布置和構圖也很像《閃靈》。
女孩指定的是惡靈,但到底是惡靈化作的形態還是本身就是小孩兒的惡靈本來是可以在故事裡展開拉鋸戰的,然而人物性格卻如此常規化,使得故事的起伏走勢可預料,甚至連興奮點都可以預判的到。
小女孩在所有的鬼片裡出現都會引起的我恐懼,小孩是純真善良的代表,蘿莉代表著可愛,如此愛憐的外表下注入未知的扭曲靈魂:當你牽著她的手或者背著她,在你耳際響起厚重沉悶的男人的不懷好意的笑,或者它能四肢在地上快速的爬向你,熟睡時坐起來面部表情全神貫注的看你......
水箱的橋段明知道要來料了,可侍者的出現還是讓人著實嚇了一跳,我甚至懷疑面無表情的侍者也是非人類,女主在見到所有惡靈後也見到了侍者化身惡靈的樣子,要麼侍者本身早已經是惡靈,要麼侍者就是掌管引領惡靈回房間的通靈人。
要說整部電影的風格,就是兩個字“真實”!按電梯、劃水動作、躲進電梯角落、電梯關不上的門等等與藍可兒一模一樣的詭異動作,同樣用電梯監控的視角展現,成功烘托出巨大的驚悚效果。
而對通往樓頂水箱的門,和水中與藍可兒遭遇的設想,到最後黑色大麗花的神秘現身,則深化了整個影片的主題。除了影片因為“過度真實”而帶來的“恐怖驚喜”之外,另一處驚喜就是女主角的扮演者李漫荻的表演。
李漫荻是那種剛開始看覺得“太銳利”,看久了卻覺得很喜歡的“揮灑自如”路線的女演員。
片中她飾演了一個要為自己的公司而辛苦打拚的姑娘,既有為了生意獨闖凶宅的勇敢,也有與“小女鬼”“機智互騙”時的孩子氣。既有與黑人司機插諢打科的御姐風范,也有結尾對靈魂、對人性的深沉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