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中,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人?

  • 一件事情告訴她,沒到半天,整個公司的人都知道了;
  • 不分場合、不看對象瞎說話,你急得在桌下踹他,他還問“你踹我幹嘛?”
  • 總是打著“我是開玩笑的”來對他人進行隱形攻擊......

說實話,我以前一直覺得“大嘴巴”的人只是愛八卦,心眼兒其實並不壞,但直到工作中遇到了這樣的人,才發現他們的可怕之處。

他們會冷不丁在你毫無防備的時候扎你一箭,而且這把箭還是塗了毒的。

當你鮮血淋淋地跑到他面前不可置信地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對我? ”時,他無辜地眨著眼睛,跟你吐了吐舌頭說:

“我不是故意的,”

(但你不是第一次這樣做了)

“其實我也很難過,”

(你的表情倒是很輕鬆啊)

“我都已經道過歉了,”

(你指那句漫不經心的對不起?)

“你還要我怎樣嘛。”

(…………)

那一刻,你簡直要氣得七竅生煙,血氣上湧,恨不得咬碎了牙噴他臉上。

當然,我們可以用溫婉的方式說這是情商低,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他們嘴上的刻薄,體諒他們內心的酸苦,甚至用盡全身力氣,去給他們一個寬厚的擁抱。

但有時候,我們也應該允許自己不那麼偉大和慈悲,允許自己內心角落有個聲音:

有一些人,他們就是壞。

越早識別他們,我們才能儘早抽身。

01

遇到這3種人,我才知道

“不會說話”多傷人

1. 低自我監控者

成年人的善良是克制,而有一種惡意叫做放肆

有一種善良,叫做克制。有些話,如果會影響、傷害到別人,我們就不會說;有些事,如果做了會誤傷到他人,我們就會選擇不做。

但有的人,根本不關心說的話會不會傷害到別人,他們只在意自己說得爽不爽。

說一個真人真事。

我一個朋友,去財務那裡報銷的時候,剛好聽到財務那邊在談論“要不要取消住房補貼”的事情。

因為原公司福利待遇非常好,所以這件事對於公司裡的人來說是很在意的事情。於是這個女生私下裡就告訴了一個關係比較好的同事,還特意強調了一句:“不過這件事情具體還沒定,先別跟別人說。”

這個女生嘴裡說著“好好好”,結果半天不到,HR就私信她,說:“你是不是跟同事說我們要取消住房補貼的事情?”,我朋友非常詫異,也很尷尬地解釋說:“我只對一個同事說了這件事兒啊,而且我也說了不確定,讓她別跟別人講……”

原來,半天不到的時間,全公司的員工都知道了要取消住房補貼的事情,好多人找到了HR求證是不是真的。

當朋友去質問那個同事的時候,她非常無辜地說:“我也沒告訴幾個人啊,哪想到他們那麼快就傳出去了......”

雖然這件事情後來被澄清了,但我朋友從此再不敢把重要、私密的事情跟她說了。

社會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做「自我監控」(self-monitoring)。高自我監控的人能夠根據外部環境、交談對象的不同而實時調整自己的言行,他們懂得把關注重點放在外界、他人身上。

而低自我監控的人,則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身上,比起在意別人的評價和看法,他們更在乎自己內心的感受。

《愛情保衛戰》有一期節目,男嘉賓執意要和女友分手,原因是“我一定要和她分手,不然我可能會家破人亡。”

為什麼?

因為他的女友總是不挑場合不顧忌對像說話,譬如,大年三十的時候,她會當著一大家子的面很大聲地問男嘉賓的姐姐:“姐,姐夫是不是有小三了?”

譬如,一群人在ktv氣氛正好,她很大聲地問別人:“原來你為你前男友還墮過胎啊?” ktv瞬間安靜。

......

諸如此類的事情,經常發生。

在成年人的交往中,人們通過長期的社會活動習得了一種分寸感;但還有一些人,他們對外部環境、他人情緒的感知力幾乎可以用一種“缺陷”來形容,平時看起來人畜無害,說起話來卻能讓人內傷幾年,武功盡廢。

2. 災難型自我中心者

他們不是不會換位思考,只是不願意為他人著想

之前有個關係不錯的同事,離職後在自己的公眾號上發了一篇《傻X領導是對生活最大的暴擊》,你說發就發吧,關鍵是為了證明領導的傻X不是自己主觀臆斷的,她在文章中放了之前和其他同事吐槽上司的微信截圖!

哦,對,她還非常“周到”地給每個人的頭像打了碼,只不過光從頭像的底色、微信聊天截圖的對話內容,就可以清楚知道是誰。

讓人細思極恐的是,一看截圖,是半年前的內容,也就是說,這半年,她一直保存著微信群聊記錄,或者特意截圖保存已作備用!

關鍵是!被不小心誤傷的同事還在該領導手下工作,而領導在她公眾號發文的第一時間就看到了,所以......那場面要多尷尬有多尷尬,每天上班坐如針氈。

當被出賣的同事質問“你為什麼要放她的截圖?知不知道這樣讓我很為難?”的時候她說,“有啊,所以還特意給你打了碼的。”

同事說,“你打的碼連局外人都看得出來是誰,你有沒有考慮過領導看到會怎麼想?”

她說,“有想過,所以我想了很久才決定發出來。”

同事說,“所以你即便想到了我在公司會很難處,你還是決定要發出來?而且不徵求我的同意?”

讓人生氣的,不是她誤傷了他人,而是她在明知道會誤傷別人的情況,也依然一意孤行地選擇發文。

在大五人格理論中,宜人性(agreeableness)是五大核心因素之一。宜人性得分較高的人,能夠主動關心別人的感受,願意對他人提供幫助和關心;而低分者則傾向於自我中心,不願意捲入到別人的麻煩中,通常表現出來就是比較自私。

這位同事並不是不會換位思考,只是她根本就不覺得有義務為他人著想。

顯然,在她的眼裡,報復前領導的私憤比保護自己的朋友更重要。

3. 攻擊他人的自卑者

心裡烏雲滿天,嘴裡只能下著酸雨

高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和一個女生關係不錯。

因為長相和家庭原因,她在和同學相處時內心其實很自卑,但她喜歡用一種“自我貶低”的方式來應對身邊的人的玩笑。一旦意識到話題快引到自己身上,她就會開始自黑,似乎自己先貶低自己,別人也就不好意思再說什麼了。

但我從不開她玩笑,甚至鼓勵她說:“你其實不必這麼說自己。你看,你身上有很多優點,譬如幽默,譬如性格好,大家都願意跟你聊天。”

但奇怪的是,從此以後我們聊天的過程中她總會時不時地打擊我;

“你看你今天穿的衣服,顯得你身材五五分”

“你怎麼還那麼高興,你沒看到一模成績排名那麼靠後?”

“你臉上的痘痘看著好噁心啊,我都想去擠了”……

每句話看似玩笑,實則非常精確地刺傷了我。我感到很受傷,也無法理解,我是唯一對她展示出善意的人,但她卻以傷害我為樂。

後來我才知道,原來有些內心自卑的人,其實是處處都拿自己與他人比較,他們有的會表現出“攻擊自己”的模式,譬如自我貶低。

而有的人,則靠“攻擊他人”來獲得自信。這種以“開玩笑”、“說話直”為藉口的隱形攻擊,常常會讓受害者感到莫名其妙,不知所措。

你生氣吧,對方說你“開不起玩笑”;你不當真吧,對方就更變本加厲。

當一個人內心佈滿烏雲時,怎麼可能開口陽光?

知乎上看到有個答主說了一件事情。有次和父母參加一個飯局,一個阿姨提到她鄰居的女兒去國外打工,兩年存了十幾萬人民幣,然後壓低聲音神秘兮兮地說,“那麼多錢,光靠打工能賺到?肯定乾了見不得人的事......”

這些人外在的表現好像是不會說話,但實際上,他們內心本身就藏著一股惡念;見不得別人比自己好,所以總是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

02

如果遇到了這些人如何應對呢?

1. 首要原則| 能遠離就遠離

如果你身邊出現喜歡傳話、口無遮攔、喜歡挖苦別人的人,作為一個過來人告訴你,一定要離得遠遠的,因為你很有可能被“誤傷”。

2. 當不得不相處時| 談話時“避重就輕”

如果不能躲避,那麼和對方談話的時候注意幾個原則:

  • 不確定的事情不說;
  • 私密的事情不說;
  • 別人的壞話不說。

雖然一定的自我暴露能夠拉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尤其是兩個女生在一起,共享彼此的秘密、偷偷說別人的壞話能夠瞬間增加親密感。

但對於那種不分場合喜歡亂說話的人來說,也許你只是她談資裡的一個素材庫來源。所以即便在微信上聊天的時候也要注意,對方很有可能一邊在和你聊天的同時,一邊把你的聊天記錄發給別人。

3. 當被傷害時| 適度表現出生氣

例子一:

“你怎麼那麼開不起玩笑啊”

“對,我就是開不起玩笑,所以以後不要跟我開玩笑”

例子二:

“我說話直別介意啊”

“不,我挺介意的,所以你說話還是注意一點”

對於那些喜歡打著“開玩笑”的人來說,你越是表現得大度善良,對方越是過分,他們習慣不斷挑戰別人的底線;所以表現出生氣是在發出一種“你踩到我底線”的信號,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手段。

寫在最後

人們往往把“毒舌”和“不會說話”聯繫在一起。

但其實,我們沒有誤解毒舌的人,他們就是壞;而且這種壞更“隱蔽”也更危險,傷人於無形,內傷好幾年。

如果你還沒有遇到,那恭喜你,如果你發現身邊的人就是這樣,那麼你要小心了。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