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常言道,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日本便是一個熱衷放冷箭的危險刺客,和美國公開叫陣式的「陽謀」相比,島國的「陰謀」更容易麻痹對手,關鍵時刻甚至起到出其不意的傷害。

據環球時報10月9日報道,時隔5年之後,印度和日本恢復了在印度洋的海上聯合演習,以加強在印太地區的海上能力。但印度政府表示,可能不會加入日本海軍在南海聯合巡邏,或其他任何形式的合作行動。

乍一看,這無疑是一條賞心悅目的好新聞,算上菲律賓、馬來西亞和韓國等在內,越來越多的亞洲國家,為了不得罪中國而選擇與日本劃清界限,日本在印太地區的自不量力換回的只有自取其辱。但如果把島國近段時間的小動作梳理一遍之後,一條清晰的「圍獵」路線圖就會浮出水面,潛在威脅讓人不寒而慄。


(二)

2011年11月,美國政府正式宣布重返亞太,把戰略重心放在東方,日本方面很快從中嗅到了機會。黃岩島事件爆發後,日本沒等美國的眼色暗示,立馬派出軍艦訪問菲律賓,為阿基諾三世助威;在南海仲裁案中,日本海上自衛隊和外交官四處串訪,活躍程度空前。特朗普上台後,美國亞太戰略升級為印太戰略,日本立刻緊跟加碼,頻頻派出軍艦、飛機參與南海地區相關軍事行動。

去年2月,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駛入南海「自由橫行」,時任美軍太平洋司令、日裔將軍哈里斯甚至宣稱「在必要時為軍事衝突做好準備」,就在東盟國家瞠目結舌的時候,只有日本忍不住鼓起掌來。

隨後,日本在南海地區的行動得到鬆綁,自衛隊順利派「出雲」號直升機航母和「漣」號驅逐艦前往南海、印度洋地區進行軍事演習,這是二戰後日本軍艦首次在南海地區舉行軍事演練,也是2012年之後日本繼派軍艦訪問菲律賓之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今年3月,日版海軍陸戰隊——「水陸機動團」剛剛成立不久,就首次赴南海參加美菲兩國海軍陸戰隊實施的聯合演習。

8月26日,日本再次派出准航母「加賀」號在內的3艘軍艦前往南海、印度洋地區進行「訪問」,並先後與美國和菲律賓海軍進行聯合演習。第二天,日本「黑潮」號潛艇秘密離開母港,首次進入南海進行反潛戰演習,並首次進入越南金蘭港。

行動被曝光後,日本自衛隊方面還理直氣壯地表示,希望今後每年逐漸形成定期的南海-印度洋長期艦艇派遣機制,但絕不會進入南海島礁附近12海里以內。


(三)

無論日本官方解釋如何生動,背後的戰略動機都是明顯的,對我國的現實威脅也是客觀存在的。曾有戰略學者將日本在南海的行動形象地比作是「斯諾克戰略」,通過在南海地區頻繁製造「斯諾克局面」,藉助亂局掙脫自己脖子上的鎖鏈,同時借刀殺人達到遏華目的。

從某種程度上說,日本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效。在日本的民族性中,小步推進、逐漸蠶食是其慣用手段。不知不覺間,日本已經從最早幫助越南提供軍醫服務、資助菲律賓改造軍事基地基礎設施的「配角」地位,迅速升級為南海地區一個不容忽視的「攪局者」,過程雖然磕磕碰碰,甚至讓人感到不屑,但結果卻是日本的影響力已經全面滲透至南海甚至是印度洋,同時安倍政府突破和平憲法束縛的進程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進展。

日本是一個忍耐性極強的國家,大和民族更是一個攻擊性極強的民族,即便是在被西方殖民的時代,都能卧薪嘗膽甘願拜殖民者為師,並通過「明治維新」「甲午戰爭」成功躍進列強行列。別看如今日本經常遭到國際上的鄙視,但這個民族從未悔悟過去犯下的軍國主義罪行,仍孜孜不倦謀求改變國運的機會。

任何時候,我們都不能對身邊這樣一隻「假寐」的惡狼掉以輕心,決不能讓歷史悲劇再度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