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诺贝尔奖声名远播。每年的十月,全世界学者们都在关注和期待着诺贝尔奖,谁带桂冠,花落谁家。今年是经济学诺奖的第50周年,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威廉•诺德豪斯和保罗•罗默,获奖理由是创新、气候和经济增长的研究。没有意外,没有惊奇,不太按常理出牌的诺奖,给出的答案依然在“预测”之外。美国人又再度获得经济学诺奖,从而让美国人“锦上添花”再次汇入这份“星光熠熠”的精英殿堂名单。


年年岁岁奖相似,今年诺奖尤不同。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因为瑞典文学院成员家属的性丑闻而停发。纵观百余年的诺贝尔奖历史,细数起来,六大奖项共停发50次,瑞典文学院曾5次推迟颁发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和平奖停发次数最多,高达19次。之所以停发,多数因为一战、二战的原因,其余便是因为候选人不符合条件而顺延。而唯有经济学奖自设立以来一次不落,堪称“大满贯”,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实了经济学是受人关注的显学。


经济学诺奖与美国经济关系不大


今年经济学诺奖揭晓的另一个强烈感受同样是获奖的理论与现实观察的预期仍存在较大误差。理论的重要性取决于被解释对象的重要性。当预期与现实的落差越来越大时,恐怕带给经济学诺奖本身的不是荣耀,而是令人困惑的失败。事实上,近年来不断有观点怀疑诺贝尔经济学奖评审的公正性,认为评审委员会为何总是对美国人情有独钟。


历史数据或许可以给出回应:在所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中,只有两人来自发展中国家,而且这两人还是分别都是在美国和英国工作;尽管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占到全球人口的3/4,只有3名获奖人关注的是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此同时,至今美国已独霸该奖50年,在获奖的81人中,美国人一直保持着一家独大,占了54人,经济学诺奖几乎成了美国人的天下,成为为美国而设立的专属大奖。事实上,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国独占诺贝尔经济学奖鳌头并不是美国经济领先世界的重要原因。美国经济强大不是经济学家们的卓尔不凡,也不是得益于经济学的锦囊妙计,而主要是科技的推动,和经济学家关系实在不大。


西方主流经济学已成为反事实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以经验事实为基础的科学,经济学的生命力不在于自我精致化、复杂化、标准化,而是在于它能否回答人类社会持续发展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现在经济学诺奖的符号意义越来越让西方主流经济学成为反事实的经济学。更为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回顾经济学诺奖,两种相反的理论同时都能获得诺奖,比如观点相互对立的蒙代尔与弗里德曼。更有甚者,观点相互矛盾的缪尔达尔、哈耶克竟然同时都是197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由此可见,西方主流经济学已生病象,正迷失在虚构的世界。而经济学诺奖则更让西方主流经济学“雪上加霜”,正在将西方主流经济学推向悬崖,不再让人高山仰止,因为他们提供的理论要么是错误的东西,要么是无用的东西。比无用更糟糕的是,西方主流经济学提供的药方不但不能治病,甚至越来越成为瘟疫,凡是被西方主流经济学“肆虐”过的地方,往往大都成为灾难之地。


有人说,每一次经济学诺奖的颁奖典礼,仿佛奏响的是经济学的“挽歌”。这个世界已经见证了许多令人震撼的反差,现在是应该回到正确认识的时候了。今天全球化时代需要的经济学,不仅要有深厚的完整理论体系,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仅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洞察,更要有对未来趋势的研判;不仅要有严密的经济学逻辑,更要有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度关切。


中美贸易摩擦打脸西方主流经济学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经济学诺奖大本营的美国正不断挑战西方主流经济学。特朗普上台提出让美国优先、让美国再次伟大,奉行孤立主义和单边主义,特朗普用行动进一步强化了西方主流经济学的自利性假定,同时也否定和颠覆了斯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根基。可以说,特朗普用美国方式对西方主流经济学来了个“釜底抽薪”,更预示着西方主流经济学“百无用处”。


特别是今年以来美国单方面掀起的中美贸易战,从现实层面彻底打脸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按照美国的理论“神”逻辑,以前因为自己强大,鼓吹自由贸易学说;现在美国贸易出现逆差,就认为是贸易不公平造成,要提倡公平贸易。以前为鼓吹市场化必须私有化,指责中国国企没效率,只有私企才有效率;现在又说中国国企太多,造成竞争不公平。


理论与行动背道而驰,变来变去,说穿了,只有符合西方和美国利益才是好的经济学理论。综观美国在中美贸易战中的各种说辞,也进一步地证实了不存在所谓的经济学的普世性,仅凭工具理性的构造不能打造出经济学的科学性。事实上,脱离了文化根基和国家利益的经济学不可能成为科学,更只能让经济学走向庸俗化。


中国诞生经济学诺奖不应是震惊世界的事件


今年正好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国家有长达40年的高速增长历程,这不但是中国奇迹,更是世界经济发展史的奇迹。历经40年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并推动形成中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需要向世界阐释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的变化,世界也需要进一步了解这个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国家,而经济学可能是最合适、最好的阐释和沟通方式。


因此,一部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史,就是经济学的中国理论不断彰显和升华的历史。今天中国发生的经济现象、历史事件,已经成为世界的一个中心议题和事件。解释中国现象,就意味着解释一个世界现象,解释中国问题就是解释世界问题。因此,构建中国问题的理论阐述和宏大叙事,不但对整个经济学的理论是一个贡献,更重要的是可以推动世界更好地发展,让更多发展中国家搭上“中国快车”。


正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奇迹,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产生了大量经济发展的新经验,这些实践经验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正吸引着全世界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目光聚焦于中国这片经济发展的沃土,期待着从中国发展经验中获得新智慧,进而提炼出经济学的新元素。


中国的经济规模如此庞大,遇到的经济问题如此纷繁复杂,获得经济学诺奖,似乎也不应该是“震惊世界”的大事件。中国与经济学诺奖无缘,有学者认为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道路不符合西方经济学理念,所以被排除在主流经济学之外;另一个原因是中国经济学理论用西方经济学的语言解释中国经济时没有达到西方人的标准,得不到西方人的认同。


经济学是致用之学。“不看广告,看疗效”,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才是好猫,实用、管用才是中国经济学的真谛。现在世界格局正处在加快演变的历史进程之中,已经产生了大量深刻复杂的现实问题,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课题。置身这一历史巨变之中的所有经济学人都应该去揭示这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发展规律,切实为推动经济学发展和创新作出原创性贡献,而不是埋首于故纸堆,满足于“黑板上的经济学”。对于西方主流经济学来说,任何救助都毫无价值可言,发现经济学真理的唯一途径就是基于中国经验和中国实践,把原来的经济学理论和框架全部扔掉,用经济学的中国元素重新开始再出发。


由此观之,诺贝尔奖并没有让经济学变得更美好,相反,经济学诺奖正在误导整个世界。(上观新闻作者:周文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