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剛出生除了吃奶就是睡覺,至於說話那就是3歲以後的事情了,在這三年內,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寶寶也會用他們的語言,來表達他們的訴求,所以說,寶寶的「嬰語」媽媽一定要看懂,只有媽媽學會了看懂了,才能幫助到孩子。

1,雙手揉眼睛。

小寶寶每天的睡眠時間比成年人要多得多,所以經常會發困,但是小寶寶如果有什麼好玩的新鮮事就不願意睡覺。這個時候就會有雙手揉眼睛,寶寶感覺到眼皮很重,很困,這個時候寶媽就要及時哄寶寶睡覺了,而不是繼續讓寶寶玩耍。

2,睡覺的時候一直搖頭。

寶寶的體質是屬於陽性的,比較怕熱,尤其是在睡覺的時候。如果寶寶睡覺時小腦袋左右搖晃,寶媽這個時候就要摸摸寶寶的後腦勺和背部是不是發熱有汗,如果是,那就是寶寶太熱了,檢查一下是不是給寶寶蓋得太多太厚了,或者空氣不流通。

3,寶寶癟著小嘴。

一些寶寶的表情是很豐富的,如果受到委屈了,或者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就會癟著小嘴。樣子實在是好玩好笑,寶寶就好像在說,不要欺負我。

4,坐著不動眼睛直勾勾的,小臉還會憋得紅紅的。

如果你看到寶寶正處於這個狀態中,就千萬不要打擾寶寶。這是寶寶在用盡全身的力氣拉大便中呢,如果這個時候去打擾寶寶,就打斷寶寶的便意。這樣就有可能增加寶寶每天的大便次數,所以寶媽只要靜靜得在旁邊等待就好了。

5,特別喜歡咬人。

大部分的寶寶都特別喜歡咬人,這是因為寶寶第一個敏感期就是口的敏感期。寶寶會嘴巴去嘗試各種東西,尤其是在長牙後,更加喜歡。而如果寶寶咬你的時候,那是寶寶在表達自己的愛意,告訴媽媽說:「我愛你。」不過寶寶咬你的時候,儘量不要做出比較激動的反應出來,這樣會誤讓寶寶以為它這個行為是對的,是有趣的,這樣會增加寶寶咬人的次數。

6,各種的笑。

不管是微笑還是大笑,都證明寶寶很健康,很開心,而在寶寶笑的時候,應多多回應下寶寶,也對這寶寶笑,搖一搖寶寶的小手小腳互動下。而一般情況下,寶寶在2個月左右就會在大人的引逗下發笑。愛笑的寶寶都會比較健康,如果寶寶笑得很少,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寶寶是否缺鐵了。

[https://youtu.be/K6dApAhbHmE]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