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去美元化」傾向初露端倪,歐盟希望重振往日雄風提升歐元話語權,新興國家受困於美元走強等因素影響出現劇烈市場波動,亟需擺脫對美元的依賴,石油美元遭遇挑戰,人民幣國際化已經取得一定成績並將繼續深入推進。
近幾十年來,美元的世界霸主地位一直難以撼動。1944年,隨著各國簽署《布雷頓森林協議》,美元直接與黃金掛鉤,並逐漸替代英鎊成為國際儲備貨幣;1971年,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松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美元停止兌換黃金,布雷頓森林體系開始瓦解,固定匯率制度遭棄,美元國際地位一度遭遇衝擊。但憑藉強大的綜合國力,美元依舊把持著最大儲備貨幣地位。
一般而言,儲備貨幣可自由兌換,兼具被國際社會廣泛用於計價和支付結算、平抑本幣匯率波動及向海外市場發債融資等功能,有能力持續向其他國家「輸出」貨幣的國家才能有機會成為儲備貨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的佔比為62.25%。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的數據,目前美元在所有外匯交易中佔比高達88%,也是原油、黃金、基本金屬、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交易的結算貨幣。手握交易貨幣和結算體系兩大命門,足以讓美元成為了一大戰略武器。
歐盟欲提升金融主權,著眼歐元及支付體系
歐洲已經準備在貿易、經濟、貨幣體系等自主權上向美國發起衝擊和挑戰。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Jean-Claude Juncker)9月12日在法國斯特拉斯堡歐洲議會發表任期內最後一次盟情咨文時以"歐洲主權時刻"為主題呼籲提升歐元的國際地位。容克表示,歐洲每年進口價值3000億歐元的能源,雖然其中只有2%來源於美國,但卻用美元支付80%的能源進口賬單,這是荒謬的,同樣荒謬的是歐洲企業購買自己製造的飛機也要用美元結算。歐元已經是世界上使用量第二大的貨幣,必須採取更多措施強化『經濟和貨幣聯盟』,讓歐元成為更完整的新歐洲門面及工具。
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呼籲提升歐元地位
另一方面,美國單方面退出伊朗核協議讓歐洲看到了建立獨立於美元支付體系SWIFT的重要性。德國外長馬斯(Heiko Maas)8月底在《德國商報》發表署名文章表示,歐盟要想繼續同伊朗保持經濟交往,保護歐洲企業免受美國單邊主義政策的衝擊,就必須要繞過現行的國際支付系統,創建歐洲自己的支付渠道和獨立的銀行結算系統。9月25日,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里尼(Federica Mogherini)在聯合國大會召開期間正式宣布歐盟準備成立一個「特殊目的公司(SPV)」來保障與伊朗的合法金融交易不與美國的制裁相衝突。
新興市場抱團取暖,石油美元遭遇挑戰
今年以來,受美元持續走強、貿易摩擦升級和外債高企等多因素共同影響,不少新興國家市場因資本外流出現大幅波動。面對挑戰,各國紛紛尋找對策分散風險:俄羅斯、土耳其、墨西哥等國選擇減持美元資產和美債;世界黃金協會最新數據顯示,印度等多國央行正在加速買入黃金調整外匯儲備結構預防風險;新興經濟體印尼、馬來西亞與泰國此前宣布在三國貿易結算中採用非美元貨幣或者本幣化交易,印尼還與中國、日本、韓國和越南等國延長了貨幣互換協議。
野村新興市場及亞洲固定收益研究主管蘇博文(Robert Subbaraman)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這次的貨幣危機讓新興國家看到經常項目赤字和外債的破壞力,去美元化傾向是自然的選擇。從某些角度看,美元長期佔據全球儲備貨幣地位的情況並不合理。對於新興國家而言,除了加息,貨幣互換和調整外匯儲備結構是比較好的應對策略。
石油美元也在面臨巨大衝擊。目前俄羅斯與土耳其正在加速推動盧布與里拉間的雙邊能源貿易,印度早已用盧比購買伊朗原油,歐元區和挪威的原油貿易是以歐元結算的,歐盟和俄羅斯間用歐元結算石油與天然氣交易的談判正提上議事日程。
人民幣國際化不斷向前邁進
我們可以看到,人民幣國際化正不斷向前邁進。人民幣債券已經開始受到國際投資者青睞。截至8月末,境外機構在中央國債登記結算公司的債券託管總量突破1.4萬億元,市場佔有率已從去年的0.88%一躍提升到5.85%。高盛預計,未來5年外國投資者將向中國債券投入逾萬億美元,其中近三分之一是拋售美國國債後獲得的資金。人民幣原油期貨初戰告捷,今年3月26日,上海國際能源交易中心啟動了以人民幣計價的原油期貨交易,並在9月7日完成了首次交割。目前上海原油期貨的日均成交量已經躋身全球交易量第三,緊追歐洲布倫特原油(Brent)和美國西德克薩斯中質油(WTI)等全球兩大交易所。2016年10月1日,人民幣正式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特別提款權SDR,目前已有60多個國家將人民幣計入外匯儲備。根據上周五IMF公布的二季度「官方外匯儲備貨幣構成(COFER)」數據,人民幣外匯儲備規模增至1933.8億美元,市場份額從一季度1.40%上升至1.84%。數據固然可喜,但研究數據背後的原因更重要。渣打銀行全球宏觀策略主管英格蘭德(Steven Englander)接受採訪時表示,一方面全球對於人民幣的認可度在上升,另一方面,不少新興國家為了穩定本幣匯率拋售美元,導致外匯儲備中美元佔比下降,這可能是最重要的原因。未來幾年,人民幣的市場份額有望繼續上升。
去美元化將是長期的趨勢
儘管去美元化對於一些經濟體來說,需求迫切,一個貨幣多元化的世界格局正在悄悄浮出水面。但這應該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以美國目前的綜合實力及其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支配地位而言,短時間內想要出現一種貨幣直接對美元霸權發起挑戰還有待時日。歐元雖然在支付和儲備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歐元區內部政治不穩定,經濟發展不平衡性以及經濟復甦的急迫性,都是軟肋。
很顯然,人民幣國際化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依然需要在國際貿易計價結算的範圍、跨境投資等方面獲得更大突破,進一步提高應對匯率波動風險的能力。今年3月,中國央行行長易剛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表示,未來將有序地推進資本項目的開放,提高人民幣可自由使用程度。9月,中國央行發布《關於完善人民幣購售業務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人民幣購售範圍從經常項目下的貨物貿易、服務貿易擴展至全部經常項目。同時,在直接投資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至經批准的跨境證券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