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开打已数月,种种数据表明,贸易战难挡贸易大潮。 上海海关日前发布今年前8个月上海关区进出口情况,其中对美进出口数字经历小幅挫折后,始现逆“战”增长。 今年6月,上海关区对美出口763亿元,同比增长5.26%;进口232亿元,同比下降4.49%。 今年7月,上海关区对美出口701亿元,同比下降1.61%;进口211亿元,同比增长0.09%。 但到今年8月,上海关区对美出口826亿元,同比增长7.73%;进口246亿元,同比增长19.36%。 强烈的贸易需求,扛过了征税大棒,使得上海关区在经历了6、7月对美进出口微降之后,很快于8月出现进出口双增局面。 此外,欧盟依然保持上海关区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前8月上海关区对欧盟进出口值占关区总值20.5%;美国仍居第二,占比17.2%。居第三和第四位的贸易伙伴分别为东盟和日本。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上海关区对韩国进出口增长迅猛,增速高达16.8%。 由此可见,尽管美国当下仍是上海关区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其地位正被后来者居上,美国这位“伙伴”,也未必不可取代。 从数据来看,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进出口“朋友圈”不断扩大,目前已增至238个国家和地区,而欧盟、美国、日本常年盘踞上海进出口市场前三的“铁板一块”也由此打破,全球贸易伙伴坐席正被重新“洗牌”。 如1993年,上海进出口前四大市场依次为日本、欧盟、美国和我国香港地区。但到了2017年,前四位变更为欧盟、美国、东盟和日本。其中,欧盟升至首位,并成为上海进出口贸易中破千亿美元的市场;日本则从第一滑落至第四位置;美国尽管从第三前进至第二,却也面临东盟市场的步步紧逼,以及拉丁美洲市场的后来居上。其中增速尤其逼人的是“老三”东盟。1997年,我国与东盟确定了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1998年,即便受到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上海市与东盟进出口值仍保持增长,进出口规模达到23.6亿美元。2001年,“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建立;2002年《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区进程。自贸协定红利助推下,上海市与东盟的进出口值于2003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至去年,上海市对东盟进出口626亿美元,创历史新高,较1993年增长了90.5倍,年均增长20.7%。 目前,东盟不仅是上海市第三大进出口市场,也是上海第二大进口来源地。随着消费升级和进口导向,东盟的原油、成品油、塑料、大米、天然橡胶和热带水果等资源性产品和农产品开始源源不断进入上海,上海市每年自东盟的进口规模持续高于上海市对东盟的出口规模。去年,上海市对东盟贸易逆差值达155.4亿美元,较上年显著增长65.1%。( 上观新闻作者:李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