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9月29日報道,繼8月頓涅茨克親俄武裝領導人扎哈爾琴科被炸身亡後,又一起爆炸事故上演。據悉,近日在頓涅茨克古比雪夫區舉行的共產黨代表大會上發生一起爆炸案件,目前已造成3人受傷。該黨派領導人向媒體表示:此次爆炸案針對的正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議員選舉候選人。

事件一起接一起,襲擊目標無一例外都是「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的領導人,這顯然是一起有組織、有預謀的暗殺行動。那麼這樣一起暗殺行動,到底是誰幹的?

在扎哈爾琴科被害後,俄羅斯首先站出來主動發聲,稱基輔方面已不是第一次試圖通過恐襲來除掉頓涅茨克領導人,扎哈爾琴科的死正是烏克蘭政府造成的。俄羅斯總統普京也表示:「希望恐襲的組織者受到應有的懲罰。」而「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官方回應時稱,這是來自波羅申科政府的一次入侵,頓涅茨克人民將對其實施報復。


當然,這種猜測並非毫無事實依據。據俄羅斯媒體近日消息,繼扎哈爾琴科被害後,烏克蘭在頓涅茨克州方向開始集中兵力,意圖使用武力一舉推翻「頓涅茨克人民共和國」。但實際上,自俄羅斯收復克里米亞,頓巴斯地區獨立以來,這塊區域實際由俄羅斯控制。如果烏克蘭對此有所動作,俄羅斯絕不會坐以待斃。

從現象看本質,頓巴斯地區不能單純看成是烏克蘭的內部矛盾,實際上是俄烏兩國關於歸屬問題的矛盾,因此烏克蘭究竟以何種方式解決,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烏俄關係。尤其近幾年,俄烏關係非但沒有向好的趨勢,反而變得越來越緊張。


拋開克里米亞問題不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國家仍然是俄烏關係的攪局者。一直以來,美國一直不遺餘力地拉攏烏克蘭,當然這種拉攏完全出於自身利益。對於美國而言,其與俄羅斯的歷史關係及其所處的戰略地位決定了美國的立場。

對於美國而言,烏克蘭顯然是一張「好牌」,不但隨時能使,而且十分管用。我們看到,近期由於敘利亞問題,美俄博弈不斷升級。就在敘利亞戰場即將收官之際,烏克蘭聯合北約大搞軍演,同時波羅申科政府主動撕毀烏俄友好條約,讓俄羅斯陷入兩難處境。

如今,烏克蘭就是一個火藥桶,兩起惡性爆炸事件所造成的陰影,或正是俄烏矛盾集中爆發的導火索。可以預見,隨著烏克蘭東部局勢愈演愈烈,再加上近期美國及北約軍事動作頻頻,俄羅斯可能會做出較大的軍事反應。此前,俄羅斯已經在克里米亞部署了第四套防空導彈系統,此次烏克蘭陳兵邊境,毫無疑問將再度加劇地區局勢的緊張。

或許,戰爭隨時就要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