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歲的孩子迎來了他們的第一次反抗期,可能會有很多人不解,這麼小的孩子怎麼就會出現反抗期呢?育兒專家告訴你這麼大的寶寶已經具備基本的行為能力如可以自由跑動,可以抓、握、拿各種東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問題隨之而來,常給你“惹禍”,結果把大人惹的火起,但是孩子有絕招,用哭鬧來表達他對大人的不滿。結果呢,常常是大人拗不過一個小不點。

1

晚上吃飯的時候,一家人都落了坐,一歲多的外甥女還在一邊抱著他的小機器人到處轉悠,表姐擺好了碗筷喊著寶寶過來吃飯,外甥女扭頭看了看我們大聲的說了聲不要,一邊扭著小屁股哼哧哼哧的跑到了客廳。

結果一把被在客廳看電視的姐夫抱起來拉回了飯桌,一向乖順的外甥女反抗異常激烈,哭鬧不休的喊著不要。

表姐皺著眉頭把孩子接到了手裡,連哄帶罵的把孩子的狀態從“大聲呼喊激烈反抗”調整到了“抽抽搭搭扭捏反抗”。

表姐感慨著孩子最近越來越難帶了,我們順勢討論起外甥女最近的變化。

婆婆說這兩歲的小孩也太有主意了,昨天洗完澡隨手給她拿了一件衣服,結果說什麼都不肯穿,最後好不容易給她穿上了,坐到地上就開始大哭,折騰的一身是汗,氣的婆婆脫了衣服又給他洗了一遍,最後換了一身衣服才算安生。

表姐也是一臉無奈,晚上睡覺睡到一半醒來非要找他的小兔子乖乖,找不到就不肯睡覺。

小兔子乖乖是外甥女很喜歡的一個玩具娃娃,不論換了多少個娃娃只有小兔子乖乖是她的心頭寶,走到哪裡都惦念著。

對於小外甥女近來的變化我也深有體會,昨天晚上她在客廳自己穿了個大人拖鞋走路,自個兒摔了個大跟頭,這下可好,坐在地上哇哇大哭,嘴裡一邊喊著媽媽一邊對我這個好心上來扶的舅媽say no。

一向乖順的外甥女這些異常的反應,讓我突然意識到,小外甥女的“ terrible two”提前到了。

2

“Terrible Two”即孩子的第一反抗期,在英文裡被稱作Terrible(可怕的),由此可見國外家長們對於這個階段的孩子的心理感觸。

在這個階段,兩三歲的寶寶第一次萌生獨立的意識,經常會跟爸爸媽媽產生各樣的衝突。

要知道,terrible two是每個孩子都避無可避要經歷的階段,不論你是如臨大敵還是坦然面對, 這個階段都必將到來,也必將離去。

最終留下的,是一個從嬰兒階段蛻變到具有初步自主意識的嬰幼兒。

爸爸媽媽們要做的,就是以平常心去面對,輔以一些小技巧,幫助寶寶們更好的度過這個階段。

1、幫助孩子培養自立能力。

這個階段的寶寶們會產生一種錯覺, 我無所不能,我什麼都可以,放著別動讓我自己來

然而事實是...鞋子穿不上,哭泣;飯菜舀不上,哇哇大哭;自己走路總可以了吧?走著走著吧唧摔一跤,崩潰大哭。

心理上快速成長的渴望和生理上的不協調形成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刺激著寶寶脆弱的內心。

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千萬不要以此為樂,嘲笑寶寶,而是應該理解和引導,幫助寶寶們掌握生活技巧, 讓他們在自己動手的過程中獲取成就感,是家長們給予寶寶在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2、適當的給予選擇。

這個階段的孩子樂於去挑戰家長的權威。

在面對這種情況的時候,家長們可以選擇不要和孩子們硬碰硬,適當的給予選擇。

小朋友們的小腦瓜其實還沒有那麼的靈敏,當你問孩子吃不吃飯的時候,他的腦子裡只有要和不要這兩個選項。

當你問他要吃面還是要吃飯的時候,他的腦子裡就只剩下面和飯兩個選項,自然也會在其中做出選擇啦。

適當的給予選擇,讓孩子們有自己挑選的權利,不僅能夠避免一場戰爭,也能鍛煉孩子們自主選擇的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3、設置底線,忍讓有度

給予選擇不意味著事事都要聽孩子的,聰明的孩子早早就學會了用哭泣換取自己想要的東西,這個階段的孩子們尤甚,一點不順心的事情就要放聲大哭。

所以,在一些原則性的問題上,比如吃飯睡覺,爸爸媽媽們切記不可忍讓。

如果孩子們哭鬧不休,那就給他一點空間讓他冷靜,待孩子冷靜後再耐心的和孩子們溝通,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 在多次的雙方博弈之中,孩子會漸漸摸到大人的底線。

孩子們總是 在自身獨立成長的需求和依賴父母的天性中不斷的矛盾掙扎,以及孩子 自我意識的萌芽與父母設定的界限的衝突,都會導致孩子們情緒上不可控制的波動。

這個特殊的階段,同樣挑戰家長的耐心。

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更需要父母們提前做好功課,讓“可怕的兩歲”變得不那麼可怕。

更多爸媽育兒、生產前後的相關資訊,請關注粉絲團「家有寶貝

↓↓↓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