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好難!半數小店家4年就關門
創業不難,活下去很難,尤其是個人小資本創業,不到4年,陣亡的比例就超過一半。相對之下,資本雄厚、規模更大的企業,存活比例就高出很多,如果打算創業,避開低門檻、高替代性的行業,比較有機會永續經營。 從財政部稅籍登記資料大致可以解讀創業失敗的比例,統計處研究指出,20年前設立的大小公司行號,只剩下4成1還在營業中,亦即民國88年設立的公司行號到現在已經倒了將近6成,存活下來的企業,絕大多數都是有規模的企業。 在台灣,月營業額超過20萬,依規定就要開立發票,月營業額20萬元以下,被視為小規模營業人,不用開發票;統計發現,這些規模較小的店家存活率明顯偏低,不用等到20年,光是4年的時間,就可以讓半數的小店家關門大吉,104年設立的營業人,至今已有半數以上處於停業或歇業狀態。 近20年間的創業者,總計有198萬家,迄今仍在營業中只有103萬家,半數呈現停業、歇業或撤銷等狀態,創業後隨著時間拉長,存活率愈來愈低。統計發現,今年開業的店家,存活率97%;開業7年還在的,只剩一半;開業20年還存活著的,只剩4成1。 比較特別的是,別以為在大都會地區創業就比較好存活,事實上偏鄉的商號存活率比較高。觀察近20年設立的公司行號還在營業中的占比,六都、其他縣市平均約5成,離島地區竟達7成5,存活率明顯高很多,離島中的金門,創業者的存活率高達8成5,其次為蘭嶼8成3,小琉球7成8。 統計處研究員說,不僅離島的創業存活率較高,本島的偏鄉也是如此,市場競爭性較低、開發較晚等特色,讓這離島及偏鄉的創業存活難度降低,最主要還是競爭者比較少,市場相對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