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看又健康,台灣素食業已成就庶民飲食文化。離台灣最近的廈門,能否颳起這陣風潮?請看來廈創業23年的老台商對現代素食產業發展的詮釋。
收起了工藝品貿易業務,老台商施伊澤宣布退出商界的同時,還給自己找了件煩瑣事———推廣素食。
別人不解,施伊澤來廈創業23年,事業有成,難道愁錢花?當然不是,“我要等,等個好時機來發展現代素食產業,畢竟這是個好吃又健康的事業。”他說。
原來,吃素長達50年的施伊澤,在台南同時開有全台灣最大的素食店———天心岩餐廳,用31年的歷史成功地詮釋素食產業內涵。
好吃好看又健康,台灣素食業很潮,還成了庶民飲食文化。天心岩每月的營業額高達100萬元人民幣以上,這也給施伊澤些許啟示。雖然從前開辦過素食食堂,也曾輔導過數十位大陸業者,這位老台商退居二線後,對素食業在廈門的發展重新進行思考,並誓將“樂活素食風”進行到底。
1
新食“潮”—台灣吹起樂活素食風
台灣有80%的人提倡經常吃素,10%的人吃全素,在施伊澤眼裡,這是件很“潮”的事。因為更多的人基於健康、環保而改變餐飲習慣,也因此成就台灣宛如藝術的素食文化。
“素食並非一夜成名。35年前,台灣素菜館和大陸一樣,難登大雅之堂。”施伊澤介紹說,“以前我做木材生意,難免請大客戶用餐。有一次帶客戶到台南素食館,品味不對,才到門口對方就皺眉頭,於是我便萌生開餐廳念頭。”
從傳統的點菜到歐式自助餐,施伊澤的素食業進展得很順利。後來不斷擴大規模,場地也大,有2000平方米,經常有像孫翠鳳這樣的藝人去包場,就連台灣知名作家三毛、政商界知名人士也曾光臨過。
現在,台灣素食廚師每月薪水達1萬元人民幣,饕客消費力也強,一桌下來要摺合人民幣1800元。因為潮流時尚,有年輕人結婚時,所訂宴席也是素食盛宴,擺上一桌琳琅滿目的菜肴,絲毫不遜色葷菜。
施伊澤認為,台灣素食升級得這麼快,有經濟發展之因素,大陸這些年來進步很快,這股樂活素食風很快就會流行。
2
花色多—台南蚵仔煎也能變素
在廈生活多年,施伊澤認為,雖然冒出不少素食店,但還不夠“潮”,與台灣差距至少10年—20年,主因是菜色以及房租過高。
台南天心岩平日有菜色200多種,已經融合各國料理及大陸各菜系特色,包括義大利披薩、墨西哥卷、日本壽司、台南蚵仔煎、可麗餅、大板燒、綠茶燒、棺材板、佛跳牆、三絲魚翅羹等,還有奶茶、咖啡、果茶等,看了聞了都叫人饞嘴。
而且,施伊澤鼓勵員工研發菜色的方式也很特別,“公司約有四五十名員工,其中有3人組成的研發小組。她們都是40歲左右的婦女,並不吃素,且經常到五星級酒店品嘗各國料理,再根據口感研發成為素菜,大家品嘗通過後,最後量產。她們全憑經驗開發,沒有化學概念,更談不上添加防腐劑等化學物質。”
施伊澤說,餐廳每天約研發3種菜色以上,31年下來就有幾萬種,還分五辛素、全素和蛋奶素,聘請的廚師也是從會做葷食的廚師開始培養。“肉用素肉或香菇去替換,魚肉是大豆組織蛋白,他們很快就能上手。”
他還說,其實,最早的台灣素菜也很家常化,包括無錫翠鱔、回鍋肉、麻婆豆腐等,演變到創意素菜獲得市場認可,也是有個過程。
3
勤推廣—種子教官輻射各社區
借鑑台南素食餐廳經驗,素食業在廈門甚至在大陸會不會有發展商機?這是施伊澤思考的問題。
首先遇到的障礙便是房租,“這裡的房租甚至比台灣還貴,一平方米租金要價60—80元的人民幣,是台灣的三兩倍,佔成本的一半以上,難!”還有兩岸觀念上的差異。他說,一道素菜要價和葷菜一樣高,許多大陸人並不接受。
施伊澤決心走教育路線,憑他的經商經驗,已經開始輔導一家個體創業。他推廣“麥當勞”式模式,“即不需要分配廚師,現場加熱現賣,以包子、饅頭、燒麥、蘿卜糕等產品為主。”
“再復雜一點,倘若有人真想學藝,就請去台灣學,我免費提供配方、場所,把他們作為‘種子教官’來培養和輔導。他們學成後回來開店,輻射到各個社區,豈不更好?”施伊澤說。
施伊澤還有個理想模式,“台灣有位世界級麵包大師叫吳寶春,想要在高雄開麵包坊。有房地產開發商獲悉後,將一樓店面免房租借給他使用3年,結果樓盤因他而沾光,樓盤居民要吃麵包都排隊買。我在耐心地等這樣的合作機遇,或投資建成展示及培養中心,共同將素食文化傳播出去。”
4
素食的意義
目前全國各地素食館的數量大大增加,素食健康、素食養生的理念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各大媒體,主流輿論關注也呈顯態。加上如今與飲食有密切關系的富貴病如心髒病、三高等疾病越來越呈年輕化,讓人們開始注重養生保健,素食遂成為了一種全新的環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更成為了一個全球時尚的標簽。
素食是為了生命的美好和解脫。當然,解脫是從我們當下的現實到我們未來的一切的生命。讓更多的人來吃素,讓不吃素的人也吃素。
現今推廣素食的大多都依靠信仰,僅讓人為信仰吃素是沒有力量的,讓人為他自己吃素就有力量。吃素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對地球環保有好處,對慈悲心有好處,好處太多了。
素食的終極意義,便是活著必須學會熱愛生命,因為來之不易,更要學會真正去愛人和愛這個世界,因為這是享用生命的基礎。我們的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就應該包含其中。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