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炎水腫加煩躁,此方百治百效——胡希恕解析大青龍湯

原創 悅讀中醫 2018-09-07 11:35:53

小編導讀

腎炎帶來的小便不利和全身腫脹,有些人可能會選用利水、利尿的藥物治療。不過,經方大師胡希恕在臨床中發現,大青龍湯療腎炎水腫效如神。本文中,胡老會仔細解析大青龍湯方證。胡老的經方解析是小編的最愛,值得反復咀嚼,細細體會——


劉某,女性,32歲,病歷號100382,1965年3月15日初診。五年來浮腫,時常低燒,經檢查診為“慢性腎盂腎炎”“膽道感染”。近症:面目四肢皆腫,小便頻而量少色黃,大便時干,干則浮腫甚。低燒時則惡寒、腹脹、右脅痛、頭暈心煩。尿常規檢查:蛋白(++),膿球(++),紅細胞(++),上皮細胞(+)。脈浮微數。

此屬水氣外郁肌膚,治以發汗以行水,與大青龍湯加味:

麻黃18克,桂枝10克,生薑10克,大棗4枚,杏仁6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蒼術12克。

結果:上藥服30餘劑,頭暈心煩減,面目浮腫減,午後仍低熱,下肢浮腫仍明顯,繼加減服用,或間服柴胡桂枝幹姜湯合當歸芍藥散,1965年11月7日復診,右脅痛減,腹脹、頭暈、心煩已,下肢浮腫輕微,體溫正常,尿常規檢查:蛋白(-),膿球(-),白細胞0~1,紅細胞1~3,上皮細胞(+)。

胡老在臨床上發現,大青龍湯針對腎炎腫脹系列疾病,可說是百治百效。以下是胡老對於大青龍湯方證的分析和總結——

  • 大青龍湯方證

[方劑組成]

麻黃(去節)六兩,桂枝(去皮)二兩,甘草(炙)二兩,杏仁(去皮尖)四十枚,生薑(切)三兩,大棗(擘)十枚,生石膏(碎)如雞子大。

[用法]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後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參考處方]

麻黃18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杏仁10克,生薑15克,大棗20克,石膏45克。

上七味,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時,煎開鍋後15~20分鐘,取湯150毫升,溫服,取微微汗出。不汗出,再續水煎一次溫服。小兒服量減半。

[方解]

此即麻黃湯與越婢湯的合方,故治二方的合並證。

[仲景對此方證的論述]

《傷寒論》第38條:“太陽中風,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不汗出而煩躁者,大青龍湯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不可服之。服之則厥逆、筋惕肉瞤,此為逆也。”

註解:太陽中風,指主治風水的越婢湯證言。越婢湯證本續自汗出,今以並發麻黃湯的表實證,故脈浮緊,發熱惡寒身疼痛,而不得汗出,內熱不能外越,因而煩且躁,故以麻黃湯與越婢湯合之的本方主之。若脈微弱汗出惡風者,為太陽中風本證,慎不可誤與本方。與之則四肢厥逆、筋惕肉瞤,成為虛以實治的壞病,故謂此為逆也。

《傷寒論》第39條:“傷寒脈浮緩,身不疼但重,乍有輕時,無少陰證者,大青龍湯發之。”

註解:水氣外郁於肌表,雖無汗形似傷寒,但脈不浮緊而浮緩,身亦不疼但重。水氣時有進退,因亦乍有輕時,如確審無少陰證者,則宜大青龍湯以發之。

按:本方為發水氣的峻劑,但宜於陽熱證而不宜於陰寒證。若水氣而現少陰證者,則宜麻黃附子湯,本方斷不可用。

《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第23條:“病溢飲者,當發其汗,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

註解:《金匱要略》曰:“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大青龍湯主之,小青龍湯亦主之者,謂發汗以治溢飲的作用二方同,但宜依證選一而用之,不是說二方主同一證。

按:重劇的腎炎,腫脹、喘滿、小便不利而煩躁者,本方有捷效。但腫而不煩躁者宜越婢加術湯。此方實治腎炎水腫的良方,適證用之百發百中言之並不過分。

[辨證要點] 麻黃湯證、越婢湯證並見者。

好 · 書· 推 · 薦

《經方傳真:胡希恕經方理論與實踐(修訂版)》

胡希恕先生作為臨床效果卓著的經方大家,被中醫名家劉渡舟高度評價:“每當在病房會診,群賢齊集,高手如雲,惟先生能獨排眾議、不但辨證准確無誤,而且立方遣藥,雖寥寥幾味,看之無奇,但效果非凡,常出人意外,此得力於仲景之學也。” 胡希恕先生之所以取得公認的臨床卓效,源於先生提出的“方證是辨證的尖端”學說。先生臨床治病,常說:“這個病人是大柴胡湯合桂枝茯苓丸證”;“這位患者是柴胡桂枝千姜湯合當歸芍藥散證”。並且其方常是原方原劑量。先生治病,先辨六經,後辨方證,方證對應,療效顯著。(購書詳情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