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历史的国家,中国在政治和权力问题上往往倾向于从长计议。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困顿之后,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时来运转,正在成为一个全球发动机。而这大大提升了中国的政治自信。
相对于二战后为重建欧洲而生的“马歇尔计划”,由中国最早在2013年提议发起的“一带一路”倡议无论是在规模还是追求上都远超前者。中国希望通过这一宏伟计划,贯通起从华东到东南亚、南亚、中亚直至欧洲的公路、港口、铁路等庞大网络。
“一带”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经中亚到达欧洲。“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通过中国南海和印度洋连通中国和欧洲。整个框架包含“六大经济走廊”:中蒙俄走廊、新亚欧大陆桥走廊、中国-中亚-西亚走廊、中国-中南半岛走廊、中巴经济走廊,以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对该区域的很多国家来说,中国是迄今为止最慷慨的融资来源:仅中国进出口银行在2015年就借出了800亿美元,令亚洲开发银行270多亿美元的出借资金相形见绌。中国在铁路、港口、公路、堤坝以及工业走廊建设等项目中的深度介入令其经济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扩展至亚洲、中东、欧洲和非洲。
中国问题的专家和经济学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有其内在逻辑。而且考虑到特朗普治下的美国趋于孤立,“一带一路”必将加速发展。“美国做了大量外交努力,前一届政府的很多人努力了近十年才拿出了一个TPP,现如今分崩离析令人扼腕。”香港牛津经济研究院亚洲经济学部负责人高路易(Louis Kuijs)评论说,在世界需要一个更加开放、进一步积极参与的美国时,美国却弃之不顾。他表示,“中国正努力用这一倡议填补其中空白,这是有可能的,可以理解的,这个计划合乎逻辑。美国有朝一日必将倍感后悔。”
“一带一路”的范围并不逊于曾经的TPP。TPP希望建立一个环太平洋圈的贸易共同体。而“一带一路”却并不是一项自由贸易协定。它更像一份蓝图,通过港口、道路、机场和铁路等基础设施开发项目,将中国的众多贸易伙伴进行整合,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北京的利益。基建带动开发的模式在中国屡试不爽。高路易指出,北京现在想把这种模式推向国际。
首批开建的重大项目之一,就是建设一条连接希腊比雷埃夫斯港(port of Piraeus)到东欧的铁路线。比雷埃夫斯是中国商品运往欧洲的门户,很多中国大型企业都经由这个港口将产品送入欧洲市场。2016年1月,中国方面通过中国远洋海运集团(China Ocean Shipping Company)从比雷埃夫斯港口管理局收购了该港67%的股权。
欧盟尽管对“一带一路”表示欢迎,但态度依然谨慎。“中国实际上拿到了比雷埃夫斯港的所有权。这个港口毗邻希腊雅典。这条铁路也意在打通到匈牙利布达佩斯的整个通道。而匈牙利也是欧盟的成员之一。”凯杰斯说:“欧盟如今很关注这个项目,因为它显然是为了让中国直接打入欧洲。欧盟要确保这个项目符合相关规定和原则。”
中国自身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是其大力推行“一带一路”的主要因素之一。中国正在调整以投资和出口引领增长的模式,希望向国内消费需求与服务引领发展的方向转变。同时还要保持比过去更具可持续性的增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正在为投资型经济增长模式寻求出口,以扶持国内过度发展的重工业及相关省份。
现如今,回顾中国从改革开放一路走来的情形,我们有理由期待“一带一路”战略今后产生深远影响。艾伦教授表示,“中国很有希望在这个计划上取得成功,但或许要历时半个世纪之久。”(大白鲨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