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西成高铁陕西汉中洋县段。新华社发(唐振江 摄)

新华社长春9月4日电(记者张建)“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中国选择按下了‘快进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中国速度有力量!”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之变,亲眼见证中国高铁发展的叙利亚籍外国专家马吉帝感叹道。

2006年8月,马吉帝代表外资企业BFG集团从巴林来到长春,为中国高铁引进整体卫生间模块及导流罩两项重要技术。他来中国的这12年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工匠。

近10多年来,中国高铁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建成2.5万公里、占全球66.3%的高铁运营里程,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70亿人次。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约3万公里,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汇集。

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不仅实现了牵引力的大幅增加,更实现了速度的跨越式提升。生于21世纪前的中国人,对铁路客运的记忆多是站站停、处处满的绿皮慢车,而如今“四纵四横”的高铁网不仅让人们旅途更快速,也更舒适。

一列京津城际列车驶出北京南站。新华社记者罗晓光摄

和很多人观点类似,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背后离不开中国速度,中国高铁也是这样。马吉帝以高铁整体卫生间研发为例说,走完可行性研究、设计、制作模型和上路测试等环节,欧美国家可能要两年左右时间,在中国仅需两个月。“我喜欢中国这样的工作节奏和氛围。”马吉帝说,“来中国后,我发现中国人工作和我一样高效率,感到很开心。”

马吉帝(右)在介绍公司产品。新华社记者张建摄

有学者认为,高铁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最主要亮点之一。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人就为建造高铁,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通过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以及打破体制壁垒、整合国家科技资源的决心与魄力,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赶超到领跑。

如今的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其中既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又得益于开放合作,让马吉帝等外国专家参与中国高铁发展。

马吉帝对中国高铁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中国高度肯定,不仅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40位外国专家名单。

在与中国高铁开展关键技术合作的同时,马吉帝2016年还响应中国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主持开发了专门面向外籍人才的中英双语招聘平台“聘道网”。

马吉帝(中)在车间查看产品生产。新华社记者张建摄

他创办“聘道网”时,再次体验到了中国投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速度,决策速度很快,政府服务也很到位。

马吉帝在中国不仅事业有成,还同一位漂亮的北京姑娘组建家庭,育有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我的家现在就在中国,这里有我牵挂的事业和家庭。中国在我心目中和地处遥远中东地区的叙利亚一样重要。”

马吉帝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工作。他还期待,中国政府释放更多政策红利,给在华外国人提供更多便利,让更多怀揣梦想的外国人能够在中国实现梦想。

(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