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生陳孝善料成大馬最年輕醫生 

陳孝善今年19歲,明年她將由泰萊大學醫學系畢業,預料將成為「全馬最年輕的醫生」。采訪前,翻看陳孝善的個人資料,腦中立即浮現「天才兒童」四個字。見面時,問道:「你認為自己是天才兒童嗎?」剛在雙溪毛糯醫院上完課,身上依然穿著白袍的陳孝善靦腆地笑了。

剛到泰萊大學醫學院那幾年,陳孝善依然難免一臉稚氣。她認為,經過5年的醫學院學習生涯,自己更成熟,也更有自信了。

陳孝善今年19歲,明年她將由泰萊大學醫學系畢業,預料將成為「全馬最年輕的醫生」。

采訪前,翻看陳孝善的個人資料,腦中立即浮現「天才兒童」四個字。見面時,問道:「你認為自己是天才兒童嗎?」

剛在雙溪毛糯醫院上完課,身上依然穿著白袍的陳孝善靦腆地笑了。

思考了好幾秒後,她說:「身邊有很多人,特別是朋友會開玩笑地這麼說我,但我不太認同,我認為我被給予很多機會,不停的努力才走到這一步。同時證明給我自己、我的同學和教授們看,我跟他們一樣好,所以值得擁有跟他們一樣的機會。」

比別人更具專注力

陳孝善說,自己跟別人的不同之處,只是比別人更具專注力。

「我從小就喜歡看書,看個不停,因為我家有一個很大的圖書館。」

家裡圖書館的書是陳孝善自小在父母的陪同下,到書局自己買而累積下來的。她喜愛看書的程度,經常到了要媽媽嘮叨,才能讓她停下來的地步。

除了看書,陳孝善也喜歡看電視,和一般小孩一樣看卡通,但電視節目她最喜歡的是《流言終結者》「MythBusters」,一個美國科普電視節目。

最喜歡的書是《哈利波特》系列,其次是《飢餓游戲》「The Hunger Games」。

曾以為與天才聊天,要用一種謹慎的態度,但其實不然。陳孝善與一般女孩一樣,嬌小的她有些靦腆,自然的予人一種鄰家女孩的親切感。

我們都好奇,如何發掘一個天才兒童?父母親怎麼培育出一個表現比一般人都優越許多的孩子?

她說,父母並沒有刻意做些什麼,只是她自小就很喜歡閱讀,什麼書都看,尤其喜歡生物、科學類的書籍。

陳孝善的父親是工程師,母親是執業會計師,8歲那年,媽媽患上乳癌,大概也是那年開始她對人體怎麼操作越發感到興趣。

「其實更小的時候,就很好奇身體的功能,比如吞咽究竟是在怎麼樣的情況下進行的。」

13歲完成中學課程

小學一年級至三年級,陳孝善在吉隆坡一間華小上學。將孩子送進華小,是因為父母希望孩子能掌握中文基礎能力,但華小的授課速度與陳孝善的進度並不協調。於是父親萌生了替她轉校的念頭。

「雖然在華小隻待了三年,但這對我的學習生涯打下很好的基礎。此外,也因為父母對我的華文掌握能力感到滿意,所以希望為我轉校,提高我的英文能力。」

陳孝善轉入國際學校,完成接下來的幾年小學課程,之後中一、中二分別都只念了兩個月半,中三和O Level更只念了各兩個月,因此她在一年內就完成了別人要用5年才能完成的中學課程。

那時候陳孝善13歲,當同齡孩子正預備展開中學生涯時,她已經迅速地完成了她的中學課程。

生物老師建議就讀醫科

「其實是一種喜歡自我挑戰的心態,讓我不斷跳級。我常常覺得課堂沉悶,覺得進度太慢,老師一直重復教同樣的東西,所以上課幾天就把課本翻完了。」

而在這時候,總有老師建議,「不如跳級試試看?」

想學更難的東西,想吸收更深的學問,於是陳孝善像一塊「彈跳的海綿」,不斷吸收知識,不斷越級跳班。

一直以來陳孝善雖然對生物、人體充滿興趣,但卻從來沒有從醫的念頭,直到念O Level那兩個月,生物老師說:「你想過當醫生嗎?」

老師的一句話,令這13歲的孩子,當下有了明確的方向。

陳孝善的父母對她好學的態度感到驕傲,也很高興她有從醫的志向。其實嚴格來說,他們並不對此感到意外,因為孝善自小就有明確的興趣指向。

14歲那年,她在一家私立大學念「澳洲大學預科班」(Australian Matriculation),並在一年內結業,是當屆年紀最小的畢業生。

陳孝善說:「身邊有很多人,特別是朋友會開玩笑地說我是天才,但我不太認同,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以走到這一步。」 

感謝父母無限支持

陳孝善火速晉級的學習史,讓大學比她年長好幾歲的同學們(25歲)時常懷疑,這孩子這麼著急著長大,到底有沒有童年啊?

她說:「我認為我的童年應該比一般人更精彩,當我的同學都在補習、趕功課時,我早就完成了功課,開始看書、游戲了。」

華小以功課繁重聞名,但念華小那幾年,她總能在放學回家後1小時內完成所有功課。

但她坦言:「在醫學院,我跟大家一樣都會感到壓力,醫學院確實是個高壓的學系。」

陳孝善總是努力證明自己不因年紀小而比同屆同學差,她從來都不想以「年紀小」當著偷懶、落後的借口。

談起生命中影響她最深的人,孝善說是媽媽,媽媽抗癌的堅強,教會了她勇敢地面對一切。

「我的父母親給我很大的自由做選擇,他們願意讓我嘗試任何我想嘗試的事,並且讓我自己做決定,包括我的興趣、愛好。」

陳孝善對人體結構深感興趣,包括身體每個部位的肌肉的結構、功能。 

手作陶藝助紓解壓力

孝善的興趣很多元,陶藝、鋼琴、滑輪(Roller Skating)、攀岩、激流泛舟……而陶藝則是陳孝善舒壓的最佳方式。她說,開始接觸陶藝是因為父母,母親的愛好是油畫,但自己卻偏好陶藝。

「看著一堆陶土在自己手中被拉出心目中的形狀,最後創作出一個陶瓷,對我來說很舒壓、很放鬆、很有成就感。」

孝善玩滑輪大概也有10年之久了,但後來因摔傷而減少。 「我現在還玩滑輪,但是比較少玩了,因為之前跌傷了背,偶爾還會感覺痛。」

計劃繼續攻讀專科

專研專科是陳孝善接下來的目標,而目前她為即將展開的醫院實習經歷感到興奮,以決定選擇進修哪個專科。 

像陳孝善那樣成績出色的孩子,很多父母都會選擇送到國外升學。但她的父母卻在本地眾多大學中選擇了泰萊大學。

她說:「其實那是我和父母共同的選擇,我們見過好幾所大學的教授和他們對話,最後選擇泰萊大學醫學系。」

「當然,也因為那時候我年紀很小才15歲,父母親不放心把我一個人送到國外。另外,國內的大學其實水平和國外不相上下。」

泰萊大學是陳孝善的學習生涯中停留最長時間的地方。她說:「在泰萊大學這5年我成長很多,一個讓我更成熟、更自信、更有責任感的地方。」

孝善也提及學習期間兩名醫學院的導師,安扎古瑪(Anjan Kumar )教授和花扎娜( Farzana)醫生對她的鼓勵與愛護,讓她的醫學院生涯備受鼓舞。

「安扎古瑪教授曾對我說,我的表現和其他同學一樣好。」

「在這裡我變得更加外向。之前的我比較安靜。」

比起19歲同齡朋友,她覺得自己更像25歲的人,因為已經長時間習慣了跟25歲的同學在一起,連思想方式也被「拉拔」大了。

全馬最年輕的醫生

詢及對於明年將成為全馬最年輕的醫生,她有怎麼樣的想法和感受?

醫學院的學習過程,讓陳孝善(左二)更善於發表意見。 

她說,我沒有想那麼多,我只是想到畢業就覺得很開心,畢竟我在醫學院努力了5年。

「其實經過這五年,我的樣子也成熟了很多,而且我的舉止也跟25歲的同學沒兩樣,我不擔心醫院的病人對我不放心,因為我跟大家一樣是受過同樣專業的訓練出來的,相信他們並不會看出來我年紀輕。」

孝善透露,自己計劃繼續攻讀專科,但目前還沒決定哪一科。

「我還有很多時間思考這個問題,特別是在實習期間可以了解各個專科的細節,而且醫學界的前輩也勸告我,在還沒實習前,不要為自己定型。」

因為最近在我國鬧到沸沸騰騰的事件【需要SPM及格才可以當醫生】網友看了這文章後就直接問孝善,有沒有SPM文憑?!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