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許多製作精良的藝術品都是被皇室所用。這些精美的藝術品或許只有在戰亂的年代才會流落到民間。其中,有一隻被末代皇帝溥儀用過的金碗便不知為何流落到了民間,作為傳家寶,被一代一代的傳了下去。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這位河南的農民帶著自己的傳家寶來到了文物鑑定局。他的這個金碗立刻引起了文物專家的興趣,便想要知道這隻金碗的來歷。

在清末時期,由於政府的腐敗無能而導致了國力的衰退,清政府割地賠款,風雨飄搖的清王朝在二十世紀初轟然倒塌。在清朝滅亡後,末代皇帝雖然還住在紫禁城,但深知時代變革的他,自然能夠預感到自己渺茫的未來。

因此,他便命人將宮中的一些寶貝拿出去販賣,以防將來被趕出紫禁城後,起碼還能靠著這些銀兩支撐些日子。而這位河南農民的金碗就是那些從紫禁城中拿出來的寶貝之一,幾經周折,最終流傳到這位農民的先祖手上。

接下來,專家對這個傳家寶進行了文物鑑定。在這口金碗的底部印有宣統的字樣,從金碗的整體做工來講,也是非常精良,可以鑑定是出自皇家的寶物,可是,這口金碗到底是不是溥儀用過的,則無從考證,後人也就不得而知了,只不過製作如此精湛的金碗還是很少見的。於是,專家提出了要這位​​農民將寶物上交給國家,可是農民卻拒絕了。它畢竟是這位農民的傳家之寶,因此這位農民還是希望能夠自己好好保護這個傳家之寶,更是要一代一代的傳下去。

在古代,許多精美的藝術品都鮮有流落到民間,其主要是因為這些都是供古代貴族賞玩的物品,尋常的百姓很難見到這樣美輪美奐的藝術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