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特色野果,潤肺化痰、補益肝腎、降血壓——余甘果栽培技術
中國農林科技網 2018-07-09 00:01:19
余甘果為大戟科,葉下珠屬,多年生常綠喬木,別名:牛甘果, 油甘果,也有“油金子”之稱,因其吃起來“先苦後甜”得名。原產中國,主要分布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貴州、雲南等地,目前市場上也有野生余甘果賣和水果型余甘果兩種,水果型更適口。野生余甘果吃起來又苦又酸,過後甘涼,十分正氣,一般都是醃制後再吃,比較容易入口,也可做果醋、果脯等。余甘果的根、莖、葉、果實可供藥用,有潤肺化痰、補益肝腎、化瘟止噘、生津止渴、降血壓,增進食慾的功教,主治咽喉腫痛、喉痺、肺熱或感冒風熱、咳嗽咽干、煩熱,莖葉熬湯泡腳可以治療腳蘚。余甘果能明顯治療和預防胃癌,對乙肝、高血脂、高血壓、高血糖等均有較好的療效。
余甘果,高可達10餘米,枝灰褐色。單葉互生,排成兩列,著生於側生小枝上,極似羽狀復葉,葉線狀長橢圓,全緣,葉面濃綠色。單性花同株,花黃色,生於小枝中、下部葉腋。果實扁球形,呈不明顯的6棱,黃綠色,果皮肉質,有酸味,種子褐色。花期約1~1.5個月,果期分為早熟品種7月成熟,中熟品種8~9月成熟,晚熟品種在10月成熟,二次開花的則翌年2月陸續成熟。余甘果喜光,耐乾旱瘠薄,忌寒霜,對氣溫要求高,年均溫需達20℃,在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上生長最好。
余甘果的栽培技術
(1)育苗技術:及時採集成熟果實,採回後剝去果肉,將種子用清水洗淨,晾乾貯藏,翌年春季播種,播前將種子用40℃溫水浸種24小時,撈出待播,然後細致整地做寬1.3米的畦,按行距20釐米、開深3釐米的播種溝進行條播,播後覆土2釐米,噴水覆蓋稻草保溫保濕,待30%種子發芽時揭去稻草,幼苗出齊,半個月後施肥一次,以利幼苗迅速生長。後期適當追施肥水,加強管理,苗高80釐米時即可出圃移栽。
(2)栽培技術:選擇濕潤肥沃的砂質壤土,按株行距3×3米,挖70×70釐米的栽植穴進行栽種,栽時保持苗木根系舒展,栽後填土壓實,澆定根水。生長期每月施肥一次,幼果期和采果後結合鬆土除草,追施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