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要割肝救兒子,房子賣了花了37萬元,丈夫也要捐肝妻子不同意

2018-07-30 11:06醫患關系/醫療

“以後的路我要陪你一起走。”這是5年前,一位年輕的媽媽給兒子寫的一句話。32歲的她本來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兒子已經14歲,女兒7歲,一家其樂融融。即將上初三的兒子被確診患有一種遺傳性疾病肝豆狀核變性,必須進行肝移植。後來,年輕的媽媽配型成功,但移植的前提是先解決她的脂肪肝。為了給兒子生的希望,她開始節食、跑步,短短一段時間,她就減了17斤。這是手術前一天,她在接受護士抽血,兒子則在一旁看手機。(圖片來自東方IC)

醫生說,兒子患有的這種肝豆狀核變性(又稱威爾遜氏病,由於銅在體內過度蓄積,損害肝、腦等器官而致病。),必須肝移植方能活命。去年底,兒子又出現嚴重的肝腹水和肝硬化,急需做肝移植手術才能挽救生命。這突如其來的災禍,讓全家人都懵了。冷靜下來後,她與丈夫賣掉房子,籌到了手術費。誰來為兒子捐肝?和睦的夫妻間出現了少有的爭吵。(圖片來自東方IC)

她覺得應該由自己來捐,因為丈夫是家中的主要勞動力,不能垮掉;丈夫卻認為應該由他捐,作為孩子的父親,首當其沖要當孩子的堅強後盾。爭吵沒有結果,夫妻倆同時配型,經檢查,丈夫因曾輸血感染了乙肝不具備捐肝條件,而她的配型成功。後來,醫生檢查出她患有脂肪肝。她說,當時冬天的天氣非常冷,她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從最初的2000米漸漸加到2500米、3000米。(圖片來自東方IC)

每天吃飯的時候,她就吃半碗稀飯或一個饅頭,幾乎不沾油葷。第一個月,她就瘦了5公斤。後來,她的體重由58.5公斤減至50公斤。後來,醫院舉行全院會診,檢查顯示她的脂肪肝已消失,專家一致認為她的肝髒適合移植。醫生說,她兒子得的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基因遺傳性疾病,父母雙方若都攜帶疾病基因,可導致孩子遺傳,排銅能力越差會越早發病。此病對肝髒和腦都有損害,肝移植是唯一的根治辦法。(圖片來自東方IC)

幸運的是,母子手術成功。當問到她,“以前你知道“肝豆狀核變性”這種病嗎?”,她說,“我從沒聽說過這個病。那時聽到這個病後,就想:醫生怎麼說都行,只要能治好我兒子就好。本來還以為沒救了,醫生告訴我能治,我就從絕望中看到了希望。就決定捐肝給兒子。當時醫生問我你知道需要多少錢嗎?我說,我知道數額巨大,盡管困難,但我就想盡量湊吧。”。後來的手術,她給兒子捐出了三分之一的肝。(圖片來自東方IC)

“一開始就想要自己捐肝嗎?有沒有考慮過用別人的肝來配型?”她說,“我是從費用上考慮的,所以沒想過要別人的肝。其一,我覺得母體繼承的,抗排斥小一些,不用吃很久的藥,而吃抗排斥藥也是一個不小的開支。其二是買別人的肝,花費要多一倍。”“為兒子捐肝,你曾猶豫過嗎?” 她說“我想所有的母親都一樣,如果自己的孩子需要救的話,都會做這種事情,我想不是只有我這樣。當孩子有救的時候,作為母親不救,心裡一定有愧的。”(圖片來自東方IC)

她回憶說,去年7月的時候,兒子突然走路摔跤,把褲子摔破了,回家時我看到還問他怎麼把新褲子割破了,他說,不是割的,是摔的。而且他還告訴我他的鞋子小了。那時我才發現,他身上有些腫,感覺不對勁。他那時精神狀態還不差,我帶他去本地醫院檢查,開始說是腎炎,醫生建議吃中藥,可是一個月後,皮膚變黑了,身上的腫也不消。直到最後到了醫院才確診。醫生告訴我,兒子的病是良性的,還沒有惡化,可以進行肝移植。(圖片來自東方IC)

媽媽說,自己的身體很棒,以前從來沒生過病,要動手術當然會害怕了。“我天天晚上睡不著,擔心孩子,擔心自己,也擔心費用。開始擔心手術的成功,等我籌到手術費,手術做完,我又擔心沒錢治療,想著會不會被停藥呢? 奶奶賣了耕牛拿了一萬元錢給我,才又繼續得到治療。現在我已經用了7萬多元,兒子用了27萬多,手術後就用了近35萬元。曾問過醫院“我沒錢了,我會被趕出去嗎?”醫生說“不會的”,我才安心。”(圖片來自東方IC)

從重症監護室裡出來,她和兒子恢復的都不錯,兒子就躺在我旁邊,他知道我在,經常撒嬌,喊著“媽媽,媽媽”,我聽了心裡不好受。她說,等以後有條件了,貸款買房子,讓兒子過得舒服。目前最希望兒子能順利出院,我帶著他在鄉下養病,過平淡的生活,那裡山清水秀,是個養病的好地方。更多圖集和深度人物故事,請點擊關注頭條號圖說江淮,帶給你有溫度的視覺人生。(圖片來自東方IC)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