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醫書中對薄荷有哪些記載?

小小普通庸常的薄荷不值一提。但如果與中國古人的智慧鏈接起來,就令人嘆為觀止了。我們且從一些古醫術中洞察一番他們對薄荷這種小小植物的觀察領悟。看完以後我們可能會發現,我們比較淺薄一些,古人比較智慧豐富一些。

薄荷是中華常用中藥之一,具有醫用和食用雙重功效。古代醫書驗方多有記載。且擷取幾處:

1.《本草新編》

薄荷,味辛、苦,氣溫,浮而升,陽也。無毒。入肺與包絡二經,又能入肝、膽。下氣冷脹滿,解風邪郁結,善引藥入營衛,又能退熱,但散邪而耗氣,與柴胡同有解紛之妙。然世人只知用柴胡,不知薄荷者,以其入糕餅之中,輕其非藥中所需也。不知古人用入糕餅中,正取其益肝而平胃,況薄荷功用又實奇乎。

惟前人稱其退骨蒸之熱,解勞乏之困,乃未免虛張其辭。余嘗遇人感傷外邪,又帶氣郁者,不肯服藥,勸服薄橘茶立效。方用薄荷一錢、茶一錢、橘皮一錢,滾茶沖一大碗服。存之,以見薄荷之奇驗也。

或問薄荷實覺尋常,子譽之如此,未必其功之果效也?曰︰余通薄荷之實耳。薄荷不特善解風邪,尤善解憂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更神也。

或問薄荷解風邪郁結,古人之有用之否?昔仲景張夫子嘗用之,以解熱入血室之病,又用之以治胸腹脹滿之症,子未知之耳。夫薄荷入肝、膽之經,善解半表半裡之邪,較柴胡更為輕清。

木得風乃條達,薄荷散風,性屬風,乃春日之和風也。和風,為木之所喜,故得其氣,肝中之熱不知其何以消,膽中之氣不知其何以化。世人輕薄荷,不識其功用,為可慨也。

在本草新編中,我們可以得出關於薄荷的如下信息:

◆古人喜歡把薄荷放入糕點中,取食療效果。

◆感冒不想吃藥,用薄荷,茶,橘皮泡出一大碗,,,自己腦補,這種花果茶之清香異氣,美感十足,爽口養心。

◆薄荷可以解郁

◆醫聖張仲景曾用它治病

◆薄荷猶如春天的和風一樣美好(這個在我們泡一杯清涼可口的薄荷茶的時,會有此感受)

◆世人對薄荷不夠重視,作者感到很遺憾。

2.《證類本草》

味辛、苦,溫,無毒。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 煮汁服,亦堪生食。人家種之,飲汁發汗,大解勞乏。

唐本注雲︰莖、葉似荏而尖長,根莖冬不死,又有蔓生者,功用相似。

(唐本先附)臣禹錫等謹按藥性論雲︰薄荷,使。能去憤氣,發毒汗,破血,止痢,通利關節。尤與薤作菹相宜。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虛汗不止。

陳士良雲︰胡菝 ,能引諸藥入營衛,療陰陽毒,傷寒頭,主風氣,壅並攻胸膈,作茶服之,立效。俗呼為新羅菝 。

日華子雲︰治中風失音,吐痰,除賊風,療心腹脹,下氣,消宿食及頭風等。

圖經曰︰薄荷,舊不著所出州土,而今處處皆有之。莖、葉似荏而尖長,經冬根不死,夏秋采莖葉,曝干。

古方︰稀用,或與薤作齏食。近世醫家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及小兒風涎,間多蒔之。

又有胡薄荷,與此相類,但味少甘為別。生江浙間,彼人羅薄荷。近京僧寺亦或植一、二本者。《天寶方》名錢草者是。石薄荷,生江南山石上,葉微小,至冬而紫色,此一種不聞有別功用。凡新大病瘥人,不可食薄耳。

字書菝 , 食療︰平。解勞,與薤相宜。發汗,通利關節。杵汁服,去心髒風熱。

外台秘要︰治蜂螫。挪貼之,瘥。經驗方︰治水入耳。以汁點,立效。

食醫心鏡︰煎豉湯,暖酒和飲、煎茶、

生食衍義曰︰薄荷,世謂之南薄荷,為有一種龍腦薄荷,故言南以別之。小兒驚風,壯熱,須此引藥,貓食之即醉,物相感爾。治骨蒸熱勞,用其汁與眾藥熬為膏。

《證類本草》關於薄荷的解讀:

◆薄荷的藥食作用。

◆薄荷的特點。

◆總結了薄荷的品種:南薄荷,胡薄荷,江浙間的羅薄荷,江南的石薄荷,龍腦薄荷——也就是著名的貓毒品貓薄荷,貓一食之,醉態百出,古人稱之為"物相感爾"。

◆薄荷小偏方,治蜂蟄,治耳入水。

3.《本草乘雅半偈》

功利咽喉;故異名冰喉尉。

【氣味】辛溫,無毒。

【主治】主賊風,傷寒發汗,惡風,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之,發汗,

【核】曰︰薄荷多栽時,亦有野生者。,清明分株排種,方莖赤節,綠葉對生,初則圓長,久則葉端漸銳,似荏蘇薺寧輩。夏秋採取,日曝令干,先期灌以糞壤,雨後方可刈收。不爾,氣味亦不辛涼矣。

吳越川湖以之代茗,唯吳地者莖小葉細,臭勝諸方,宛如龍腦,即稱龍腦薄荷;江右者莖肥;蜀漢者更肥,入藥俱不及吳地者良。陳士良食性本草稱菝 ;楊雄甘泉賦稱茇 ;呂忱字林稱茇 ;孫思邈千金方稱蕃荷。名雖廣,當遵唐本薄荷為正。綱目言薄荷系俗稱,此未解釋名之意耳。一種葉圓小如錢,稱金錢薄荷;一種葉微小,耐霜雪,至冬莖葉純紫,生江南山石間,稱石薄荷;一種胡薄荷,形狀與薄荷無異,但味小甜,多生江浙,俗稱新羅薄荷,今汴雒僧寺多值之,天寶單方稱金錢草者是也。同薤作齏,清爽可口,瘦弱人久食之動消渴,新病瘥人勿食之,令虛汗不止,貓食之醉,陸農師雲,薄荷,貓酒也。

先人雲︰氣溫性涼,具轉夏成秋,為高爽清明之象,則氣有餘,自與薄弱虛寒,陰營不足者

曰︰木曰林,草曰薄。薄者疾驅,荷者負荷而驅也。詩言載驅薄薄,顧名思義。

方之奇方急方也,味辛氣溫,稟辛金用,驅賊風,表汗出,開上焦,宣谷味,於是宿食消,脹滿解,霍亂定,煩勞之張精續,劑之宣劑輕劑也。通關格,歷關節,去憤氣,卻腎氣,徹風涎,療陰陽毒,破血止痢,利咽喉口齒頭目,治瘰 癮疹瘡瘍,皆生於風者,取效甚捷,更詳奇急宣輕之義,靡投不善矣。

(煩勞則張精絕,仍使之相續不斷。唐本曰勞乏,省卻四字矣。晉注破句讀之,煩勞則張作

《本草乘雅半偈》關於薄荷解讀:

◆對於薄荷的品種特點做了更詳細的分類解釋。

◆薄荷偉大的醫藥作用

◆這個藥書裡關於薄荷名稱的解釋:"木曰林,草曰薄。薄者疾驅,荷者負荷而驅也。詩言載驅薄薄,顧名思義"。漲姿勢。原來薄荷這種小草,身負重任。奇哉!

4.《本草蒙筌》

味辛、苦,氣溫。氣味俱薄,浮而升,陽也。無毒。

又名雞蘇,各處俱種。姑蘇龍腦者第一,(龍腦地名,在蘇州府,儒學前此處種者,氣甚香竄,因而得名,古方有龍腦雞蘇丸,即此是也。)

五月端午日采干。與薤作 相宜,和蜜炒餞益妙。入手厥陰包絡,及手太陰肺經。下氣令脹滿消彌,發汗俾關節通利。清六陽會首,驅諸熱生風。退骨蒸解勞乏,善引藥入榮衛。乃因性喜上升,小兒風涎尤為要藥。新病瘥者忌服,恐致虛汗亡陽。

貓誤食之,即時昏醉,蓋亦物相感爾。

中國古醫書對薄荷的記載不勝枚舉。我們閱讀古典,增長智慧,從中可以學習到古人格物之細致,體驗之深邃,他們與植物相親,藥食之用,萬物合一。不過學習歸學習,且記我們並不是醫生,醫書藥方不可自行亂用,用時還要請醫生加持。

願我的文字能帶給您些許夏日的清涼。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薄荷。

薄荷味辛,性涼。最能清頭目,散風熱。配伍使用治頭痛,目赤,牙痛,咽喉痛等,頭和目部分的風熱症。因為有清散風熱的作用,所以又常用於風熱感冒(俗稱上火感冒)或溫病初起發熱無汗的表症和麻疹的初期不易透發,還治皮膚受風熱引起的風疹等。炒炭用還可以兼治骨蒸勞熱。本品炒炭雖然可以治骨蒸勞熱,但必須配合養陰清熱藥同用,這一點值得重視,否則會用偏。

對中草藥記載最具權威的,是大家目前公認的,明代醫學家李時珍的專著《本草綱目》。在《本草綱目》中對薄荷的描述,是這樣的。薄荷:用莖葉[氣味]辛,溫,無毒。[主治]賊風傷寒發汗,惡氣心腹脹滿,霍亂,宿食不消,下氣。煮汁服之,發汗,大解勞乏,亦堪生食。作菜久食,堅腎氣,避邪毒,除勞氣,令人口氣香潔。煎湯洗漆瘡。通利關節,發毒汗,去憤氣,破血止痢。療陰陽毒,傷寒頭痛。四季宜食。治中風失音吐痰。主傷風頭腦風,通關格。治小兒風涎,為要藥。杵汁服,去心髒風熱。清頭目,除風熱。利咽喉口齒諸病。治瘰癘瘡疥,風瘙癮疹。搗汁含漱,去舌胎語澀,挼葉塞鼻,止衄血。塗蜂螯蛇傷。

[附方]清上化痰和咽膈,治風熱,以薄荷未,煉蜜丸芡子大,每噙一丸。白沙糖和之亦可。

薄荷又名"銀丹草"、"夜襲香",是齒形科植物。多見於山野濕地河邊,可生長於2000~3500米或以上海拔高度上。

薄荷全株青氣芳香,葉對生,花淡紫色,果實為棕色。

《本單綱目》中介紹說,薄荷辛多於苦而無毒,辛能發散,涼能清熱,專用於消風散熱。故頭痛,頭風,眼目,咽喉,口齒諸病,小兒驚熱,及瘰癘、疥瘡為要藥。

自古到今,薄荷一直作為中草藥常被廣泛用於對疾病的治療上,有許多醫書對其用法、功效都做過記載。

1,治耳痛,鮮薄荷絞汁滴入。(《閩東本草》)

2,治風蠆螯傷:薄荷按貼之。(孟洗《必效方》)

3,清上化痰,利咽嗝、治風熱,薄荷末做成蜜丸狀,每日一丸。(《簡便單方》)

4,治風氣瘙癢:大薄荷,蟬蛻研成末,取一錢溫酒調服。(《永類鈴方》)

5,治血痢:薄荷葉煎湯單服。(《普濟方》)

6,治眼弦赤爛:薄荷以生薑計浸泡一宿,曬干研末,取一錢,沸湯泡洗。(《明目經驗方》)

7,治瘰癘結塊,疼痛、穿潰,膿水不絕,用薄荷一束,皂莢十挺,搗碎,以酒浸泡三宿,取出曝干,再酒泡三宿、再曝干……直到酒盡為止,焙乾,搗碎和於米飯中做成梧桐子大小的團,以黃芪湯下20丸,小兒減半。(《聖惠方》薄荷丸)

8,治衄血不止:鮮薄荷汁滴入鼻孔中,或以干者水煮,綿裹塞鼻。(《本事方》)

薄荷花開蝶翅翻,風枝露葉弄秋妍……願薄荷不但給予你芳香,更帶給你健康!

謝邀!薄荷,人多有栽種。二月份宿根長出苗,清明前後可分枝。方莖赤色,它的葉子有對生,初時形狀不長而且葉稍是圓的,長成後就變成尖形。

現在的人常把它加進糖果和製成糕點來食用。

莖葉【性味】味辛,性濕,無毒。

【功效主治】有通利關節,發毒汗,除體內毒氣。散淤血,去風熱的作用。治諸多風邪導致的傷寒發汗,胸腹部脹痛,腹瀉,消化不良。煮成汁服用,能發汗。長期做菜生吃或熟吃,去腎氣,去邪毒,除勞氣,解勞乏,,使人口氣香潔。煎湯可洗治膝瘡,四季都可以吃。另可治因中風而失語,吐痰及各種傷風頭腦風,是治小兒風梴的要藥。榨汁喝,可治心髒風熱及口齒諸病。治淋巴結核瘡疥。搗汁含潄去舌苔語澀。用葉塞鼻止血,塗蜂蜇蛇傷。

【附方】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風熱。治淋巴結核,或破未破。治鼻出血不止。治便血不止。治水入耳中作痛。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