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櫻花飄落的4月,日本兵庫縣相生市一個6歲的小朋友,竹內海,正式成為一名光榮的一年級小學生。比全校同學都特殊的是,這名6歲的小學新生,被安排有一輛接送自己每天上下學的“專車”,免費,當地教委商議後決定,他能一直乘坐這輛車直到初中畢業。

竹內海的家在相生市坪根地區,坪根離市區大約7公裡,常住居民大約只有70人,以養殖螃蟹為主業。當地只有一條路通往市區,中途還要經過狹窄的隧道。由於路況不好,只能前往市區上學的當地孩子們,數十年來一直乘船從海路上下學。然而由於生育率的持續下降,從2010年開始,連乘船上學的孩子也沒有了,因而這條航路停止運行,直到6歲的竹內海成為坪根地區3年來的首個小學新生。

作為全市學生通學免費計劃的一部分,市教委決定每年撥出專項預算,為竹內包一輛出租車(專門開通校車成本太高),每天從他家附近的當地集會場所出發,行駛大約15分鐘,開到距離學校大約500米的公交車站,然後他再步行去學校。放學後的路線則與此相反。

小學生竹內海的上下學路,放眼全日本,也算是獨一無二。而之所以為其提供這樣的便利,除了讓我們看到日本社會對基礎教育的用心程度,還有一個跟接受知識同樣重要的原因——培養小朋友的獨立性。其中一個做法就是,讓他們獨自上下學。

日本的小學生,從上學第一天的入學式開始,就會被告知應該自己獨立上下學的要求。小小一隻,背著方正的大書包,戴上學校發放的顏色醒目的帽子,6、7歲的孩子們三五成群,或是獨自一人穿梭在人潮中上下學,這是日本街頭一道常見的風景。對於孩子們來說,也是正式成為一名獨立勇敢的小學生的標志。

跟風雨無阻接送孩子的中國父母不一樣的是,日本家長們的普遍認知是,從自己的孩子進入小學一年級開始,就不需要再接送了。有些學校也會特別在校規中規定不讓父母接送孩子。而在這條上學路上,他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第一天的入學式結束以後,認真地教給自己的孩子怎麼上下學,走哪條路最安全。

不過盡管沒有家長的守護,也不代表從學校到家之間的路途中,小學生們就被完全地“放養”。在無憂無慮的上下學背後,其實有著來自整個日本社會的善意關照。

在日本的街頭,常常看到走路的小學生,大部分學校都要求孩子們走路上下學,校車是幼兒園的專屬(當然也有不少幼兒園是由老師帶領步行上學的)。

日本的小學也按片區招生,只不過目的跟我們不一樣,學校大多是根據當地人口密度來建立的,這樣可以保證絕大多數本區域的孩子只要步行15到20分鐘就能到達學校。因此跨區域入學的幾乎沒有,除非是學生中途搬家去了別處,但仍想在原來的學校上學。不過這樣的跨區入學,學校會對其進行極其嚴格的審批,小朋友還得證明自己能夠獨立步行或乘坐電車、地鐵等交通工具,否則就只會被勸轉校。

但其實轉校也不用擔心,因為日本從二戰以後就十分注重“公平教育”,不同區的小學,哪怕是鄉下的小學,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都是同等的。日本滋賀縣的一個小島沖島上,有且僅有一所小學“近江八幡市立沖島小學校”,這個學校今年被報道時全校只有13個學生,卻擁有完整的令人羨慕的教學設施:電子化的教室(電子黑板、投影儀、52英寸電視)、室內體育館、室外體育館、50米長的標准游泳池、擁有6台顯微鏡和1台高倍望遠鏡的科學實驗室、配備了鋼琴的音樂教室、館藏5000冊圖書的圖書館、以及一個小農場。

日本的中小學被嚴格禁止實施精英教育,沒有重點非重點學校之分,也沒有快慢班之分,雖然學校外也有各種競爭激烈的私塾補習班,但學校的老師被明確禁止給學生開小灶,有意偏愛或冷落某個學生,遭到投訴後也會遭到嚴厲的處罰。尤其日本的戶口也可以隨便遷移,無論是農村的孩子想到城市上學,或是城市的孩子轉校到農村,都不是什麼麻煩事,殘疾學生和外國人學生也遵從這個“就近上學”的原則。

小學生的上學路不會太長,在這段路上,學校和家長也會不厭其煩地教育孩子們充分發揮互幫互助精神,離校近的孩子可以獨自前往,離校稍遠的,大家會約定幾個順路的集合點,小朋友從家出發,到一個集合點跟同學匯合,再一起前往下個集合點,要是時間合適,到達學校的的隊伍總是浩浩蕩蕩一群人,其中不乏好幾個是4年級以上的“前輩”,而這種結伴方式一般都是自發的。

同學們自願約定的集合點,一般是在由政府標注的“通學路”上。政府會根據學生數量,和這一區學生上學的順路情況,劃分“通學路”,在學生多的通往學校的路上標注不同的標志,對汽車司機發布限速的警示。甚至不少通學路上在上下學高峰期還有定時限行的要求。

同時小學的大門口和通學路上,是警察防止犯罪活動的重點巡邏區域。日本小學生的學生守則裡也因此對學生作出要求:“上學放學時走規定的路線,靠右行,不要繞道和買零食。”(盡管有的小朋友還是會去便利店買炸雞汽水和扭蛋。)

學校也會在上下學時間段派遣“學童擁護員”,在學校周邊車流量較大的路口引導學生們過馬路。他們之中有些是自發組織的學生家長,有些是住在學校附近的小區居民,舉著醒目的黃色小旗幟站在道路中間,阻擋過往車輛,指導學生們有序地通過人行橫道。

一些路面寬闊、且車流量較大的的人行橫道兩邊,紅綠燈燈柱上還會放有免費供人使用的阻擋車輛的小旗幟,小學生們獨自過馬路時可以取用,熱心的路人有時也會拿著小旗幫助孩子們一起過馬路。

至於路面較窄,沒有紅綠燈的路口,過馬路也很安全,日本的汽車是無條件給行人讓路的,尤其是小學生。之前有個很火的視頻,一個日本小女孩過馬路,汽車停下來讓行,女孩在路中間時給司機鞠了一躬。這不是擺拍,就是真實存在的日常。

除此以外,小學生們自身的防護裝備也值得一提。日本的學校在開學第一天會給每個孩子發一頂小帽子,被稱為“通學帽”,一般是黃色,因為顏色鮮豔,可以喚起車輛,路人注意,來確保學生的路上安全。

還有小學生的書包,之前有新聞報道日本小學生的書包,一個要花人民幣5000元,具備有防摔倒等功能。雖然也有這樣的書包存在,但大部分小學生書包其實是可以自由選擇的,價格有高有低,但都滿足輕便、結實的特點,跟其他階段學生書包不同的是,小學生書包的正面一定會設計特別醒目的反光帶,就算是在夜間行走,也可以起到很好的警示司機和路人的效果。加上近幾年,很多日本公司開始推出安裝在書包上的GPS定位器,如果遇到危險,公司和學生家長也能馬上定位孩子所在位置。

當然,在日本小學生們安全的上下學路中,最重要的還是,一代代累積下來的,日本成年人對愛護未成年人的自覺,被整個社會重視著的孩子,受陌生人關愛長大的孩子,長大以後,也就自然而然成為關愛孩子的大人。這樣一代代培養起來的社會風氣,可能也就自然促成了日本在全世界數一數二的良好的社會治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