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爸媽為了上班賺錢,不得已只好把小孩託給保母或阿公阿嬤帶,而阿公阿嬤好不容易等到孩子都大了,難免也會有自己的生活要過,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小孫子也帶著一起啦!日前網路上就瘋傳一段小男孩在廣場大跳排舞的影片,引發不少網友關注。

這位3歲小男童一大早就被阿嬤帶來廣場,跟著身邊其他長輩們一起運動。

只見他小小年紀,身體卻非常靈活,跟著音樂跳得很認真,動作也感覺很熟練,顯然這不是他第一次跳排舞了。

跟著音樂動次動!小男童隨著節拍擺動身體,還不時四處張望,彷彿知道大家都在看著自己,而且絲毫不怯場!

當身後大媽們已經轉到別的方向去了,小男童還一度跳到忘我,忘記轉過去,最後才想起舞步,跟著全場人一起舞動,不管手部還是腳部動作,都完全不馬虎,看來離未來舞不遠了啊!

網友們看完影片,紛紛表示:「好想要有孫子孫女陪我跳舞運動,太開心了吧~」、「阿嬤帶大的孩子就是不一樣!」、「舞跳超讚,將來一定不得了!」、「是練舞奇才啊!」

▼完整影片請看

待在家裡玩玩具實在太無聊,跟著阿嬤出門舞動一下還真的很不錯呢!

廣場舞,或稱廣場健身舞,是一種行進間有氧健身操,是居民自發地以健身為目的在廣場、院壩等開敞空間上進行的富有韻律的舞蹈,通常伴有高分貝、節奏感強的音樂伴奏,多為徒手健身,也有一小部分手持輕器械,近年被批評嚴重擾民。

廣場舞在中國大陸無論南北皆十分普遍,參與者多為經歷過文革世代的中老年人,因此也被視為是一種中國的社會現象。在中國,跳廣場舞的中老年婦女經廣泛宣傳被冠以「廣場舞大媽」的名號。而對於廣場舞的確切研究,無論在社會學界還體育界目前還沒有達成共識。因為廣場舞中的高分貝音樂會造成噪音滋擾,許多小區業主及居民反對在小區中進行廣場舞;廣場舞參與者也逐漸使用無線耳機以避免高音擾民。

起源

舞蹈形式近似秧歌舞的一種廣場舞

關於廣場舞和類似活動的起源說法眾多,有研究者甚至將其歷史追溯至古代的祭祀活動。其中一種說法是,有文字記載的廣場舞可以追溯至戰國晚期,是古代統治階級用來進行宗教祭祀的一種形式和手段,是原始生活和古代社會最為經常的智力活動之一。《管子·輕重己》曾記載「以春日至始,數九十二日,謂之夏至,而麥熟。天子祀於太宗,其盛以麥……」另一種說法是,廣場舞起源自近代海外舞蹈的發展。而廣場舞中最得到國家體育總局推薦和推廣的佳木斯快樂舞步則是根據秧歌舞的靈感而編排的。

2015年3月2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體育總局宣布,將在全國範圍內推出由專家創編、適合不同人群的12套廣場健身操舞優秀作品,並對其進行推廣和培訓,其中包括《小蘋果》和《最炫民族風》兩首膾炙人口的歌曲。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