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饒富趣味的巷弄美食和地道小吃挑逗著味蕾,身為一個吃貨在寶島逛夜市是如此的幸福。知行攝旅行今天介紹的十大美食小吃是無數台灣傳統小吃中最能體現台灣飲食特點的。

甜不辣

有50多年歷史的賽門甜不辣一直安穩地坐在台灣本地小吃甜不辣的第一位的交椅上,不光是因為它的年頭長,更重要的是這種風味獨特的小吃充滿了變化與想像。知行攝提醒你這家要早點去吃,打烊比較早。賽門甜不辣的全手工製作工藝也是保證口感的重要因素,多少年來不曾改變,一碗甜辣醬混雜的美食就在這裡多年如一日地任憑風霜改變。

大腸包小腸

大腸包小腸是台灣相當普遍的小吃,炭火燒烤的大腸外皮微酥,肉餡米粒飽滿,夾上風味絕佳的香腸,鋪上酸菜、小黃瓜、薑片與菜脯蛋等小菜,一口咬下肉汁四溢,滿嘴的美味。

鼎邊銼

許多人到基隆,都想一嘗鼎邊銼,裡面有肉羹、蝦仁羹、金針、香菇、木耳、魷魚、小魚干、竹筍、高麗菜,內容豐富,是標準的湯好料多。然而這只是配料,主菜是白白嫩嫩的一片稱之“鼎邊銼”。

蚵仔煎

台灣小吃銷售排行榜第一名,因偶像劇《轉角遇到愛》被兩岸粉絲追捧。如今從台灣頭走到台灣尾,每到一地都可尋到蚵仔煎的芳影。知行攝旅行在廈門也看到有很多蚵仔煎的店鋪哦。一顆顆圓潤飽滿的蚵仔撒在鐵板上滋滋作響,澆上稀薄的太白粉漿後,再搭配幾片青菜和一個土雞蛋,最後畫龍點睛將酸酸甜甜的特製醬淋在剛離開爐火的蚵仔煎上,撲哧四溢的香氣中,頓時迎來一陣噼噼啪啪的美美響聲。

阿宗面線

阿宗面線創立於1975年,賣的是大腸面線,雖然有一塊兒小店面,卻不提供座位,食客需端著碗,捧著燙嘴的面線或站或蹲,在騎樓下或馬路中間吃,蔚為壯觀。這小小的面線有人叫它面線糊,意謂面線如漿糊般黏稠,而且配料和面線都和在同一鍋裡。面線裡加了鮮蚵,叫蚵仔面線;若以大腸為澆頭,則稱大腸面線。

棺材板

棺材板類似西餐中的沙拉麵包,再加上使用刀叉進食,可知棺材板是由西餐中研發出來的獨特小吃,由於食客戲稱其形狀似棺材,因此老闆以此命名為棺材板,頗具有恐怖氣息的名字。

彰化肉

彰化肉圓的主要材料是特選番薯粉,上等豬肉、香菇、蛋黃、冬蝦、竹筍配蔥、玉桂香料。經過配製炊蒸,即是圓形表皮潤澤富彈性的半成品。放入不溫不燥的油鍋炸上數分鐘,撈起澆灑特製的佐料——糯米、花生、芝麻、糖攪拌而成的甜醬,加上上等壺底醬油。吃起來感覺皮脆餡香,味道可口。

薑母鴨

這是80年代後期在台灣流行起來的進補小食,將台灣特產的紅面番鴨煮熟,取鴨肉和老薑,搭配上胡麻油、米酒、中藥的藥材包,混合放在客人面前熬煮,炭火更佳,好似鴨湯火鍋一般。

忠孝東路黃牛肉麵館

著名美食家、旅行家舒國治先生強烈推薦,號稱:“純粹鮮香上,此店全台北稱第一”。牛肉湯香醇、鮮腴、淨清,不帶一絲其他作料味。

生炒花枝

僅憑“生炒花枝”這個美名,就當先品為快。“花枝”是由主料魷魚,配以各類竹筍、胡蘿卜熬制而成的。之所以叫“花枝”,是因為魷魚上部有十個肉腕,形如花枝,於是形象地取名。一口咬下去,會感覺到鮮美湯汁溢出,而滑韌的花枝口感更是一絕。

萬卷書萬裡路萬部片,知行合一,旅行更有味。

知行攝旅行資訊為您提供自然地理,人文歷史,特產美食,攝影攝像,戶外拓展,游學團建,特色路線,特價尾單等旅行資訊的分享交流。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