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歲老媽照顧患病兒子,苦命娘倆相依為命,一起走過風風雨雨46年

在河南省博愛縣月山鎮七方村一個破舊的農家小院裡,78歲的母親郜學鳳把剛做的熱面條吹涼,好喂46歲的兒子郭德生吃飯。明朝朱柏廬在《勸孝歌》裡對母親養育兒女如此寫道:“或屎或尿把身染,屎污被褥尿濕毯。每夜五更難合眼,娘睡濕處兒睡干。倘若疾病請醫看,情願替兒把病擔。”(圖片來自東方IC)

生活一直不能自理的郭德生就是在母親這樣的喂養下,幸福地生活了46年。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但一個久病兒子的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母親。母親養兒不易,令多少人感慨萬千。(圖片來自東方IC)

46歲的兒子郭德生用笑容告訴78歲的母親郜學鳳“媽做的飯真好吃”。今年78歲的郜學鳳有6個子女,老四郭德生出生3個月後便被查出患有腦積水等疾病,當年雖四處求醫,但療效不好。郭德生小的時候,父母、家人都能照顧他。後來,他的姐妹相繼嫁到外村,兄弟也分家另過,父親過世後,照顧他的重擔就全部落在母親郜學鳳身上。(圖片來自東方IC)

78歲的母親郜學鳳在為46歲的兒子郭德生做飯。患有類風濕、高血壓等疾病的郜學鳳,每天都要解決兒子的吃、喝、拉、撒、睡。苦命的娘兒倆相依為命,一起走過風風雨雨。(圖片來自東方IC)

一把掛面、少許北瓜絲、拌些玉米面和醬油醋就是郜學鳳和兒子郭德生的午餐。靠低保、養老金生活的娘倆,日子過得很是清貧。46年來,這位母親幾乎每天寸步不離守在兒子身旁,她發誓,一定照顧好這個遭難的兒子,一輩子不離不棄。(圖片來自東方IC)

78歲的母親郜學鳳在為46歲的兒子郭德生整理床鋪。為了方便照顧兒子,娘倆就是這樣床挨著床睡覺。多年來,郜學鳳幾乎沒有睡過一個安穩覺。如今,本應享受天倫之樂的郜學鳳,每天依然要照顧46歲的兒子。酷暑盛夏,她要為兒子搖扇納涼,驅趕蚊蠅;寒冬臘月,她要為兒子鋪床疊被,保暖驅寒;每天深夜,她要幫兒子翻身、大小便。不管有多難,郜學鳳從沒想過放棄,因為兒子是她身上掉的肉。(圖片來自東方IC)

78歲的郜學鳳在整理晾曬的衣服。“他是條命,哪能不管啊!”提起照顧患病兒子46年的艱難經歷,郜學鳳經常這樣說。(圖片來自東方IC)

“讓兒子活下去”是郜學鳳的信念,說到多年照顧患病兒子的心酸,面容憔悴的她老淚縱橫。曾經在冬天一個寒冷的夜晚,郭德生突然屙在了床上,郜學鳳二話不說,起身為兒子整理床褥上的大便,一不小心,娘兒倆一起跌倒在地上。(圖片來自東方IC)

郜學鳳找來軟管方便患病兒子喝水。兒子跌倒在地上,郭德生壓在郜學鳳身上,瘦弱的郜學鳳用盡了力氣把兒子推開,放到一個小凳子上,再用膝蓋頂住兒子,一點一點,把兒子硬是挪到床上。(圖片來自東方IC)

78歲的母親郜學鳳把46歲的兒子郭德生推出曬太陽,穿衣、洗漱、喂飯、簡單的活動,這些繁瑣的護理步驟,郜學鳳重復了一天又一天。把兒子挪到床上,這一個簡單的過程,她用了30多分鐘。整理完床褥上的大便,換上干淨的褥子,時間又過去了一個多小時。那一夜,郜學鳳幾乎沒有合眼。(圖片來自東方IC)

“來,閣僚(郭德生小名,意思是渾身上下都沒有直的地方),洗臉了”。78歲的母親郜學鳳在為46歲的兒子郭德生洗臉。郜學鳳每天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周圍的人們都不得不對這個平凡的老人投去敬佩的眼神。(圖片來自東方IC)

郜學鳳的女兒郭香幫助整理家庭衛生。幾個子女經常送吃送穿,還有鄰裡的幫襯,讓這個苦難的家庭了充滿了濃濃愛意。聽著老人平靜的述說,看著老人佝僂的脊背和變形的雙腿,讓人不禁落淚。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無私的。“有我一口吃的,就不能餓著他,我活一天,就要照顧兒子一天。”郜學鳳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生活再苦再難,每天都要面對,每天都在繼續……(圖片來自東方IC)

當問到“老娘親不親時?”46歲的兒子郭德生也會用笑容來告訴你答案。(敬請關注今日頭條“全攝燴”頭條號,全攝燴帶您領略風土人情、民風民俗、凡人小事、社會正氣,為您講述老百姓的故事。)(圖片來自東方IC)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