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二年全世界觀光界熱議的字眼是「Overtourism」,一般都直譯為「過度旅遊」,但我把它翻譯成「超限旅遊」,就像環境資源被過度利用稱為「超限利用」一樣,「超限旅遊」應該可以很明確表達出景區遊客量擁擠超載,旅遊地資源被超量利用,觀光遊憩品質一塌糊塗的直覺意象。
超限旅遊。圖片來源:Protected Areas In-Sight 2017 Illustration by Frits Ahlefeldt www.fritsahlefeldt.com or www.hikingartist.com
旅遊業是世界上最大的經濟產業之一,貢獻全球10%的GDP,或是七兆美元產值。全球每11個工作就有一個是直接或間接跟旅遊有關,相當於創造了2億8400萬個工作機會。旅遊產業的員工數七倍於汽車製造業,兩倍於財務服務業。這個產業在2015年有約4%的成長,帶動了全球6%的出口,以及超過30%的服務輸出。當今全世界各國無不卯盡全力發展旅遊,推動自己國人或外國旅客到各景點遊玩,以提昇在地經濟與發展動能,而如果外國旅客多,則更能增加外匯收入,實質增進國家經濟成長。 除了一般大眾觀光旅遊景點是促銷的重點,現代人有很大部分也希望走進原野,體驗大自然之美並療愈身心,因此鄉村及保護區也逐漸成為熱門旅遊地。根據研究,全球保護區每年約有80億遊客量,其中80%集中在歐洲與北美洲。但是愈來愈多人走進保護區,如果沒有嚴格的規範與監控,也表示保護區的自然生態或人文景觀都受到極大衝擊或破壞的威脅。
南投縣仁愛鄉清境地區就是台灣嚴重超限利用、超限旅遊以及公權力不彰的代表。
在世界旅遊風氣日盛之下,全球各地都不斷傳來風景點遊客超量,環境遭受破壞的新聞,例如到喜馬拉雅山登珠穆朗瑪峰(聖母峰)已變成如大眾登山路線一般,在天氣好的時候,一天之內就會有200多人登上珠穆朗瑪峰,而基地營更是像大眾露營區般熱鬧。管理當局每年從珠峰清除1.1萬公斤人類排泄物,而其他廢棄物則是無以記數的散落山區,所以號稱「世界最高垃圾堆在聖母峰」。 再如泰國達差島(Tachai Island),其海灘一次只能接待大約70人,但有時海灘上的遊客人數超過1000人,還擠滿了小食品攤和旅遊船。泰國管理單位認為「在達差島島嶼和海洋的自然環境被徹底破壞前,我們必須對遊客關閉該島,讓自然環境得到修複的機會」,於是在2016年5月無限期關閉該島,讓生態有休養生息的機會。中國大陸知名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在各長假期間更是人滿為患,完全沒有旅遊品質,更談不上對環境資源的維護,那簡直就是自然與人文資源的浩劫,是全球唾手可得最典型的超限旅遊案例。
2015中國十一長假風景區排隊人潮
2018年3月柏林國際旅遊展(ITB Berlin 2018)中,「超限旅遊」就是個熱議話題,例如馬約卡島(Majorca)、威尼斯、柏林都面臨雖然旅遊業是重要的經濟支柱,但現在卻受苦於過量的遊客帶來的許多問題(Overtourism: where will it take us?)。
負責任旅遊夥伴公司(Responsible Tourism Partnership)說「超限旅遊」是風景區的業者或顧客、在地人或遊客,都覺得遊客太多了,而且該區的生活品質或體驗品質都惡化到無法接受的程度。超限旅遊與負責任旅遊是衝突的,負責任旅遊是以旅遊帶動地方生活得更好及更值得造訪。
describes destinations where hosts or guests, locals or visitors, feel that there are too many visitors and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in the area or the quality of the experience has deteriorated unacceptably. It is the opposite of Responsible Tourism which is about using tourism to make better places to live in and better places to visit.
Overtourism是一個較新的英文名詞,網路資料是說目前只有柯林斯英文字典(Collins)收納這個詞,解釋為:熱門景點或觀光勝地因遊客爆量而不能永續經營的現象。
The phenomenon of a popular destination or sight becoming overrun with tourists in an unsustainable way.
由歐洲37國保護區及政府機關組成的歐洲公園聯盟(EUROPARC Federation)在其出版的2017年刊,就製作了超限旅遊專題,提到出乎意料的遊客量大增將導致二個負面衝擊,其一是對在地社區的生活品質及公共設施等在生物物理學上的影響,其二是遊客體驗品質的降低。
Unpredicted visitationgrowth might create twofoldednegative impacts, firstlyon the biophysical attributes,to local communities’ lifequality and to the existinginfrastructures; and secondlya decline in the quality ofvisitor experience that sites areexpected to provide.
為了解決這問題,歐洲一些保護區旅遊地採取總量管制措施,以保護資源及確保旅遊體驗品質。
To tackle the problem, someparks in Europe establishedstrategic limits on visitation inorder to preserve resources andensure quality of visitorexperience.
他們建議在保護區可以有以下處理方式:
確立經營管理政策(Set managementprinciples)
建置經營管理組織架構(Look for a management framework)
擬定策略與行動方案(Define a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執行監測計畫(Implement a monitoring programme)
雖然旅遊業常說「人潮就是錢潮」,但景區若發生超限旅遊現象,則對人與環境資源不僅不是好事,甚至是惡夢一場,能不要發生最好;如果已經發生了,就要趕緊面對問題處理,千萬不可鄉愿拖延處理,最怕終致玉石俱焚的下場。如果還沒發生,但已有些徵兆了,則管理單位應會同業者、在地居民共同會商防止之道,提早預防以確保景區生活與遊憩品質,以及保護到景區內的珍貴資源,一舉數得才是聰明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