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白沙屯拱天宮媽祖進香自今(16)日晚上23:40出發,進行為期八天七夜的徒步行程。今年報名參加人數已突破四萬人,隨團車輛約四千台,人數眾多。 ▲圖/翻攝自白沙屯拱天宮臉書 白沙屯拱天宮提醒,請參加進香的香燈腳特別注意行進的安全,勿推擠盡量保持徒步行進彼此的距離。時節已歷暑夏高溫炎熱,加上徒步行進體力耗竭,注意隨時補充水分避免中暑。夜間行進身上要有燈光或反光物件,一定要攜伴同行避免落單。 至於,何謂媽祖婆的香燈腳?白沙屯拱天宮指出,台灣的媽祖進香活動由來已久。自清代起,香燈腳這個稱呼普遍流通於台灣的媽祖進香活動中。白沙屯進香淵源已近兩百年,延續傳統也採用這個名詞來稱呼進香的信徒。這個古老的稱謂被堅持傳統的白沙屯先民沿用至今,更凸顯白沙屯媽祖與其子民之間數百年的緊密關係,倍感親切。 ▲圖/翻攝自白沙屯拱天宮臉書 自古以來,「香」與「燈」為信徒對於神佛信服敬慕奉獻給予的貢品,透過火的燃燒祈願傳達敬意上達天聽,所以「香燈」隱含著信仰薪火相傳的意義。「腳」是指組織內的成員,也是信徒自我謙卑臣服的表現。台語詞彙中「香燈腳」一詞等同於「爐下善信」,指的就是對信仰敬奉的信徒。 對於「香燈」一詞,宗教上的文學記載有;釋惠洪之詩:「一室香燈夢寢餘。」謝枋得之圓峰道院祠堂記:「朔望有齋饌,晨夕有香燈,如士大夫之奉家廟。」 寺廟中掌管焚香、燃燈等工作者稱為香燈,負責殿堂的維護與照顧,如焚香、燃、香花燈燭果等供養。後世延伸更廣義的解釋為擁戴護持信仰的支持者,稱之為「香燈」。 ▲圖/翻攝自白沙屯拱天宮臉書 白沙屯拱天宮說,早年農村社會,白沙屯人都揹有一個用細繩編織成的網袋,裝著進香旗、草鞋、乾糧、換洗的衣物、大斗雨傘(油紙傘)以及在路途中起、落馬時焚香祭拜之用的金紙線香,跟隨媽祖神轎而行,簡單素樸的造型成為特有的「香燈腳」形象。而如此深具文化意涵的稱謂,也成為白沙屯隨香信徒的百年意象了。 如今,白沙屯拱天宮媽祖正殿 兩側石壁上的對聯上書有:「聖德維新 隨駕香燈多燦爛;母儀依舊 回鑾玉相更慈悲」,描繪媽祖刈火進香後獲得能量的更新,法相更加莊嚴慈悲,香燈腳們也同霑法喜。同時描繪了香燈腳一詞的使用情況,也表露出香燈在宗教進香活動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說「香燈」一詞早就已經是白沙屯的通俗用詞,這個名詞被保留在媽祖廟的對聯中。 ▲圖/翻攝自白沙屯拱天宮臉書 「香燈腳」一詞有其文化與歷史上的邏輯,更具備薪火相傳的意義。更重要的是流傳幾代人的集體記憶,時至今日「香燈腳」一詞被保留下來,應證信眾對傳統的感念與堅持,成為白沙屯媽祖進香信徒最佳稱謂。 . ▲圖/翻攝自白沙屯拱天宮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