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的好:沒有教不會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家長。每個家長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但孩子的成長取決於父母的教育,因此成功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會教的家長,相反,父母在教育上的一些壞習慣也會影響到孩子,失敗家長的5個壞習慣!中2條以上,孩子長大很難有出息!希望你沒有

一天我在某家幼稚園做教學指導時,遇到了一個送孩子來上學的媽媽。

她口頭出了一道“8+7=?”題目讓孩子回答,孩子一時想不出來,媽媽便鼓勵他:“加油啊兒子,你一定可以想出來的!”

三分鐘之後,孩子仍然沒做出來,媽媽有點上火了:“這道題不是昨晚上剛講過嗎?怎麼又不會做了!我看你同學小東都開始學乘法了,可能你真不是學數學的苗子吧。”

相信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類似的話,但你一定不知道,在這簡單的幾句話中,竟然藏著四個錯誤的早教習慣!

1.無腦鼓勵

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適當的加油打氣是需要的,但家長得警惕自己陷入“無腦鼓勵”的誤區,單純說“你是最棒的”之類的話完全沒有意義。

正確的早教做法,應該是提供恰當的引導提示,比如當孩子算不出8+7的結果時,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再回顧一遍加減法的計算步驟,或是給一些實物讓他自己操演。

2.重複批評

有無數家長向我抱怨,自家孩子忘性大,連前一天學的東西都記不住,常常惹得自己大聲責駡,鬧得家長與孩子之間關係很僵。

有此困擾的家長不妨想一想,自己是不是也經常犯丟三落四、拖延症的毛病?既然成年人都容易重複犯錯,那為什麼一定要苛求還在學習成長的兒童呢?

家長不要因為孩子總是忘記同一個知識點就重複批評他們,這樣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厭煩情緒,更加排斥對這部分知識的主動學習。

熟練地掌握一個知識需要長期的鞏固複習,正確的早教做法應該是在孩子忘記學過的內容時,家長重新説明孩子理解,找到薄弱的環節重點攻克,而非一味地批評指責。

3.盲目比較

很多人從小就活在“別人家孩子”的陰影之中,大部分家長做這種盲目比較時,孩子除了不服氣之外,很可能因此產生自我懷疑、自我否定的想法。

但合理、正確的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孩子的上進心,比如家長可以問孩子“小東已經掌握了兩位數的加減法,你要不要也學一學呢?這樣你們下次一起玩的時候就可以比比誰算得更快了呢。”

4.亂貼標籤

美國的兒童教育專家曾做過一個實驗,在新生班中隨機挑選了一批學生,說他們的能力比同齡人強;一年後,這些學生的表現確實是班級中最優秀的。

這個實驗說明瞭心理暗示的重要性,如果家長從小就給孩子胡亂貼標籤,下“不適合學數學”之類的定義,孩子的成長狀態真的會受到影響。

學齡前兒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家長應該鼓勵他們嘗試多種可能性,孩子自己就會找到感興趣並且擅長的領域,完全不需要家長強行施加外力。

看完這篇文章,希望各位家長們能改掉教育孩子時的一些壞習慣,讓他們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