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信,來自自尊,一個人首先自尊,然後才會自信,而自尊最初是來自外界對他的尊重。聽一個在國外生活了兩年多的朋友說,給她最深的感觸就是這裡的家長和老師都將孩子視為成人,無論是交談還是游樂。
被尊重的孩子很自信
加拿大的學校一直強調“鼓勵教育”、“尊重教育”,就是希望孩子們建立起正面積極的自我認識,不以己之短去量他人之長。講個小插曲,朋友的兒子不愛動,膽子小,幼兒園每次戶外活動,他都不怎麼積極,9月底開運動會的時候,他的成績顯然不咋地,三歲半的小朋友已經有很強烈的自尊心,耷拉著小腦袋很不開心。
第二天,再去幼兒園的時候,朋友專門和老師詢問了一下,老師告訴朋友,每個孩子的生長發育情況都不一樣,朋友兒子有可能是那種運動神經發育較晚的類型,再過一段時間興許對運動的興趣一下子就上來了(老師說的對,運動神經發育的是挺晚的,別人家孩子8個月會爬,朋友家兩歲半會的;別人家孩子一歲就會走了,朋友的孩子一歲半才走利索的。)但就目前來說,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都比同齡孩子要強,作為老師和家長應該多看孩子的優點,發揚孩子的長處,這樣孩子才會成長得越來越自信。
會玩的孩子很自信
國外的一個幼兒園,從來不會承諾或者標榜“學完一年保證會閱讀、會加減法”,”能認識多少單詞,學什麼才藝”,從來沒有,但這裡有足夠的平等和尊重,足夠的社交機會,足夠的玩的時間。
一入園老師就會給家長一本手冊,強調幼兒園裡的孩子最重要的任務就是“玩”:“如果我在堆積木,請不要認為我只是在‘玩’,因為我在學習平衡和形狀,我以後可能會成為建築師”;“如果我在草叢東翻西找,還把石頭樹枝撿起來放在口袋,請不要認為我只是在‘玩’,我正在探索與想像,我以後可能會成為植物學家哦。”
我想,這樣的教育方式或許不能立即讓家長看到那種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但對於培養孩子的創意,以及與人互動的交往能力,誠信友善的品質等,都會是有相當不錯的啟發。
這裡的老師總是跟我強調:“孩子這個年齡一定要會玩,只要不發生危險,玩什麼都可以,要多嘗試,會玩才會懂得交往,會交往的孩子將來才會生活,而會生活的人,在人群裡才能有自信。”
專注自己強項的孩子很自信
老外的數學大都很差,這應該是我們國人的共識。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作者在美國留學並留在當地做了一名工程師,某日他發現自己的同事居然連“10.5-0.3=?”這樣的算術都要拿計算器來算,覺得實在太荒謬了,當場給他表演手動開根號,老外們看得目瞪口呆。
在這篇帖子下,很多人留言,老美連這個都算不明白,怎麼當得工程師?
作者回復,他也曾經有同樣的疑問,但他的同事告訴他 “在我們那兒,數學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一門好就行了。”他小時候,數學、語文、自 然課全都不及格,但是我爬樹和手工課都是優,後來有了計算機課,成績也不錯,所以總體一平均剛好及格,但建模設計那一門居然得了滿分,“你說,我這樣的人不當工程師當什麼呢?”
總而言之,培養孩子的自信,最重要的已點就是尊重他、多鼓勵他。無論你是多麼想看到他進步,只是一味的批評,是無論如何也無法讓孩子自信成長的,更不會收到理想的成績。